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来源:文书网 2.51W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的家长的呵护、疼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多少挫折,因此,不具备面对困难和挫折并解决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么掉头就跑,要么手足无措,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等极端行为。鉴于这些情况,一些教育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挫折教育”。作为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我认为体育课对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就此问题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吃苦耐劳精神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尤其缺乏的精神,只有具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孩子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才能做到从容不迫。而体育教学就具有培养这种精神的优势。因为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比如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通过“极点”的学生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利用体育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三、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培养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教师所规定的动作。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与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自我暗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天冷不想起床,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精神,一、二、三,起来。”这样,就可以骨碌起来,穿衣下床,跑步锻炼。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