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调控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来源:文书网 3.04W

一、浅析心理素质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控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素质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因素的核心。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

二、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因为智力素质是指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即“智育”。非智力因素则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因为学生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在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下进行的,如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三、心理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1、智力素质的培养

(1) 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既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而巴甫洛夫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而心理素质培养的第一要素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我们让学生从对具体对象的观察中归纳出科学概念。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如何将单位“1”等分来得出平均分的概念。细致的观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2) 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集中和合理分配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转移等注意的品质与课堂实效密切相关。

如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需要学生把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注意培养学生注意的品质。

在注意的分配中,要使学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顺利实现注意的分配。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计算的能力;手、脑、眼、口、并用,协调一致的能力。

(3)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的过程。数学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让学生由已知条件、表象想象出与之相关的概念、公式、图形及解题思路,如在图形练习中,在已有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或物体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教师用语言叙述每一形体,学生能够在头脑中立即想象出这一形体的图形或特征,这就是想象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智力的一大要素。

(4) 记忆力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的基础,小学生的记忆力最强而且一生中培养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而小学生的记忆力多为机械记忆、形象记忆,这是记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强化形象记忆,使知识记忆得更准确。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如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对比记忆法,关联记忆,由形象到抽象记忆的过渡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效果。

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恒久的求知欲的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明天而学习。通过数学学科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广泛的实用价值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学之舟必将向着理想的目标航行。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从乐学开始,教学生会学,学生由会学到学会,由学会又强化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有一种跳跃感和成就感,尝试成功,激发学习兴趣,即不要让学生伸手就可摘取智慧之树的果实,要让学生跳一跳或者想办法搬、架阶梯才能采摘果子,对于自己付出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才会更珍惜,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掌握知识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的成就感。

(3) 意志培养

意志是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是完成各种工作的保障。而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各种挫折,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对整个学习活动乃至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控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