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来源:文书网 1.04W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为物理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取实验事实,发展思维,运用知识、观察和解释物理现象、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就是物理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一定程度的再现。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探究性教育理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可认识性,物理知识的辩证性以及应用物理规律的局限性,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对现象的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获得思维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依据。观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观察能力则是一种心理品质,二者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而得到强化的。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观察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实验首先呈现的实验现象,要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从实验现象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与习惯。二、巧用观察与发现的事例,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基本观察方法。学会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学会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学会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与创新是科学的内在本质。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不懈探究创新的过程,物理学的历史同样反映了无数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探究与创新。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对实验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变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物理知识的验证,是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再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例如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教学中,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其研究方法:①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弹力与弹簧长度的改变ΔX有关。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F—ΔX的图象。③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量ΔX的关系。二、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创新。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善于把实验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情境,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下落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通过设臵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正是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持主动参与的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活跃的状态,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思维才最具有创造性。三、给学生以想象和自我探究的空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应尽可能给学生以想象和自我探究的空间。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充分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