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文书网 2.19W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实验教学由于中、高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和记忆的现象。教材中的实验,从器材、药品使用、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方式进行,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甚至是敷衍了事地填上结论,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如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培养

一、设疑,启发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设疑是深入认识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为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教材重点,精心设计“疑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大门,使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沿着教师的设疑,深入有效地思考,引发创造性思维。

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教学中,实验前教师可先以一组设疑作为前导,启迪学生思维:(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浓盐酸?(3) 为什么不用稀硫酸? (4)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如何设计?这组设疑不但可使学生在熟悉实验方案后做实验,而且也达到边做实验边思考、温故知新的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巡回指导, 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也可根据实验的不同阶段巧妙及时设疑:刚才同学们是按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 同学们能否设计一套具有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装置和能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通过设疑,提出了新的问题,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让他们大胆地想,这样既增强学生好奇心,又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验小结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1) 实验室用“固+液”不加热的反应制备气体时,在选择药品、设计发生装置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 给出制取氧气、氢气的信息, 让学生分析, 并设计出正确的实验装置。

实验前的设疑是“点火”,实验中及实验后的设疑是“催化剂”,以上三组设疑,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

二、鼓励学生设想,发展创造性思维

大胆设想是敢于创新的前奏。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及结果,哪怕是“ 不合常规”也要尊重,避免立即否定或嘲讽,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避免事事苛求一致。教师敢于接纳众议,学生才能勇于思考。

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以此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阅读了《氨气》(鲁科版必修2)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后,了解到保证“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 烧瓶要干燥;(2) 装置气密性要好。但是有些学生提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烧瓶不必干燥也可使实验获得成功,理由是氨气多通一段时间,并不妨碍“喷泉”的形成。教师要支持学生想法,并鼓励学生上讲台做实验验证。第一次,烧杯里的溶液不喷入烧瓶里;第二次,烧杯里的溶液只喷入少量; 第三次重做时,延长了通氨气气体的时间,结果“喷泉”实验成功。这一演

示实验使学生深感高兴,这是因为其推理、论证得到了实验证实。

大胆设想并验证设想,不仅使学生既领会了知识,学会了科学方法, 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有一个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教师尽可能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设为探索性的实验,不断萌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意识。

在讲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时, 教师先讲清楚其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而看到的是灰绿色沉淀, 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 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 为何将滴管伸入液面之下?久置的 NaOH 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学生领悟到是氧气作怪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怎样才能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氧化速度减慢?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被激发,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方法,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比较各种方法,最后在新制的 FeSO4 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将滴管伸入液面下,再滴入 NaOH 溶液,终于观察到了白色的 Fe(OH)2 沉淀,并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