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文书网 1.81W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出频繁,病种复杂,工作量繁重的科室,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场所。本院门诊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各科患者的输液、抢救等治疗工作,每天输液约200人次,其中1/3是婴幼儿。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针对其中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根据本院护理部的护患纠纷记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其中:静脉穿刺未一次成功5例,服务态度生硬解释欠详尽4例,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换错静滴液2例,观察不仔细致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房少发药1例。

2 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2.2 护理技术不够硬 现在年轻护士多,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引起家属的不满。

2.3 责任心不强 工作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不遵守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换错静滴液,不经常巡视患者,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肿胀。

2.4 护患沟通欠缺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不及时、不明确,解释工作不到位,造成护患沟通障碍,引起患者误解。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导向的原因,造成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又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将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是护士的操作不当引起的,引起纠纷。

3 防范对策

3.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为适应新形势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3.2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组织学习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加强查对制度,本院采取由登记护士、配药护士、注射护士3名进行核对姓名和药物;更换静滴液时要先问患者姓名,再按照静滴液瓶上的姓名念一下,二者相符后更换。增加巡加护士的巡回质量,巡回班及时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纠纷发生。

3.3 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术考核 对新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和专人帮教。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试,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重视静脉穿刺技术培训,快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穿刺不成功,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表示歉意,作出必要解释,安抚以取得谅解与支持。确有困难,及时请技术好护士进行穿刺。

3.4 提高护士沟通技巧 组织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技巧情景模拟及培训,护士要注意语音语调,要使用保护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易懂;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3.5 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 护士长根据实际工作量合理每日班次和护士人数。还要注意到人员搭配,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合理组合,以确保护理工作到位。

4 小结

本院通过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行了以上防范措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2]

[摘要]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和防范护理纠纷,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护患纠纷 现代医疗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87-01

护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时期,传统的护理教学多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及为患者提供满意护理的方法为主,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法律维权意识也越来越高。如何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新时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避免和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渐成为临床护理教学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对目前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提出防范措施。

一、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