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护士资格考试重点:静脉输血法

来源:文书网 3W

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称为静脉输血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护士资格考试重点:静脉输血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护士资格考试重点:静脉输血法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血、失液导致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的病人。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纠正贫血。常用于严重贫血病人。

3.补充抗体补体,增加机体免疫力。常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人等。

4.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蛋白血症的病人。

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于止血,可预防及控制出血。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

6.排出有害物质。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基本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所有成分。主要适用于血液病病人,可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2)库存血:指保存在4℃冰箱内,有效期2~3周的血液。库存血仅保留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及血浆蛋白,且时问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出现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越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3)自体输血: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还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方法有:

1)术中失血回输:利用血液回收装置,对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的病人,如脾切除、宫外孕等手术,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收集、抗凝、过滤、洗涤后,再经静脉回输给病人。

2)术前预存自体血:对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符合自身输血条件的病人,在手术前2~3周内,定期反复采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要时再回输。如进行体外循环的病人。

2.成分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加工成各种高浓度的血液制品,再根据病人治疗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有关血液成分。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方法。优点:纯度高,体积小,可节约血源,一血多用,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便于保存及运输。常用的成分血有:

(1)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指新鲜全血分离血浆后剩余的部分,仍含有少量血浆。适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病人。

2)洗涤红细胞:指红细胞经0.9%氯化钠溶液三次洗涤后,再加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而成。适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脏器移植术后、需反复输血的病人等。

3)红细胞悬液:指全血经离心提取血浆后的红细胞加入等量红细胞保养液制成。适用于战地急救和中、小手术病人。

(2)白细胞浓缩悬液:指新鲜全血经离心后所取的白膜层白细胞。要求保存于4℃环境,48小时内有效。适用于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

(3)血小板浓缩悬液:指新鲜全血经离心后所得。要求保存于22。C环境,24小时内有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病人。

(4)血浆:血浆是指全血经分离后的液体部分。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也无凝集原,且保存期较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新鲜血浆:包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2)保存血浆:适用于低血容量、低血浆蛋白的病人。

3)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保存在一30%低温下,有效期为1年;应用时先放在37。C温水中融化。

4)干燥血浆:使用时可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5)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从血浆中提取制成,临床上常用的是5%白蛋白液。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

2)纤维蛋白原:适用于纤维蛋白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人。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适用于血友病病人。

(三)静脉输血法

1.输血前准备

(1)备血: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2ml,与已填写的输血申请单一并送交血库,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静脉输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必须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入血浆前须作血型鉴定。 ·

(2)取血:根据医嘱凭取血单取血,同时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进行“三查八对”,“三查”即查对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血液制品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的种类及剂量。查对准确无误,护士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方可取回使用。

(3)取血后: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血制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取回的血制品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一般应在4小时内输完。

(4)输血前:血制品取回病区后,在输血前应与另一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直接输血法

(1)概念:将供血者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病人的方法称为直接输血法。适用于无血库而病人又急需输血时,以及婴幼儿的少量输血。

(2)用物:在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加数支50ml注射器(根据输血量准备),3.8%枸橼酸钠溶液(每50ml血液中加3.8%枸橼酸钠溶液5m1)。

(3)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前。

2)根据医嘱,认真核对病人的床号、供血者及病人的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作好供血者及病人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

3)协助供血者和病人分别取仰卧位,并露出一侧手臂。选择粗大静脉(多选肘正中静脉),将血压计袖带在供血者上臂缠好,充好气并维持压力在100mmH9左右,以阻断静脉血通过。

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按静脉穿刺法抽取供血者的静脉血,立即按静脉注射法直接输给病人。操作时需要三人合作,一人抽血,一人传递,另一人输血,如此连续进行。在连续抽血时,不必拔出针头,只需更换注射器,并在更换时放松血压计袖带,用手指压住静脉前端,以减少出血。

5)输血过程中,应注意从供血者静脉内抽血不可过急过快,向病人静脉内推注也不可过快,并随时观察供血者及病人的情况,倾听其主诉。

6)输血结束,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压迫片刻至不出血为止。

7)安置病人及供血者,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3.间接输血法 将抽出的供血者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病人的方法称为间接输血法。

(1)用物:同密闭式静脉输液法,但以输血器代替输液器(输血器的茂菲滴管内有滤网),按医嘱备血液制品,0.9%氯化钠溶液。

(2)操作方法

1)护士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齐用物,做好准备,仔细查对。

2)携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按密闭式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先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

4)两位护士再仔细进行“三查八对”,认真核对血液。

5)打开贮血袋外封口,取出贮血袋,将血液轻轻摇匀,确定0.9%氯化钠溶液滴人通畅后,将贮血袋挂于输液架上。

6)用止血钳夹住塑料管根部,常规消毒套有橡胶管的部分,拔出输血管插瓶针头,插入已消毒的橡胶管处的中点,注意用力要适当,以防刺出管外,然后松开止血钳。

7)调节输血速度,开始宜慢,应少于20滴/分;然后观察l0一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滴速,成人一般40一60滴/分,老人及儿童酌情减少。

8)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9)血液输完后,再继续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使输血管内的血液全部输完,拔针,按压时间应长于静脉输液,直至不出血。

10)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1)洗手,记录输血时间、种类、剂量、血型、血袋号、有无输血反应等。

4.注意事项

(1)采集血标本须根据医嘱及输血申请单,且每次只能为一位病人采集,严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病人的血标本。

(2)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输血时必须经两人查对方可输入。

(3)库存血输入前必须认真检查其质量。正常库存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层界限清楚,无凝块;如血细胞呈暗紫色,血浆变红,血浆与血细胞的界限不清,有明显血凝块,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4)输血前、后及输两袋血液之间,应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5)血制品中不能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高渗或低渗溶液、酸性或碱性药物,以防止血制品变质,出现血液凝集或溶解。

(6)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严重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7)冷藏血制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不良反应。

(8)加压输血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以防血液输完后导致空气栓塞。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小时内;开始病人有发冷、寒战,继而体温升高,可达38~41℃以上,持续时间由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2)原因

1)主要与致热原有关,如血制品、保养液或输血器等被致热原污染,导致致热原进入血液,输血后即可发生发热反应。

2)输血过程中,操作者违反无菌原则,造成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

3)多次输血后,病人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反应。

(3)护理措施

1)预防:去除致热原,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及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污染。

2)出现发热反应时,症状轻的病人可减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处理。

3)对症处理:病人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给热饮料,或加盖被;如出现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5)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的过敏反应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现,也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为过敏体质,所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2)所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等。

3)因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已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此抗体和抗原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①加强对供血者的选择、管理及教育。如不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献血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少量清淡饮食;且不宜服用易致敏的药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②对有过敏史的病人,可在输血前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2)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3)对症处理:如有呼吸困难,应给予氧气吸人;如有喉头水肿并伴严重呼吸困难,应配合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如出现循环衰竭,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4)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5)遵医嘱给药,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异丙嗪、苯海拉明、地塞 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6)保留余血及输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3.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由于所输入血的红细胞和病人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1)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通常输入l0一15ml血后,病人即可出现症状。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阶段:由于病人血浆中的凝集素和所输血中红细胞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病人表现为头胀痛、四肢麻木、胸闷、腰背部剧烈疼痛等。

2)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病人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3)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从而阻塞肾小管;同时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致坏死脱落,进一步使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表现为少尿、无尿,严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应迅速,症状发生快,后果也较严重。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变质,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液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加入对pH有影响的药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红细胞被大量破坏。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也较少发生。

(3)护理措施

1)预防: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履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核对工作,以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变质。

2)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保留余血,并采集病人血标本,重新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3)维持静脉通道,以备急救时静脉给药。

4)保护肾脏:可行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在双侧肾区进行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尿液碱化,增加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以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管。

6)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尿少、尿闭,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

7)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以缓解病人的焦虑及恐惧

4.大量输血后反应大量输血是指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的血液总量。常见的有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

(1)肺水肿(心脏负荷过重):其临床表现、原因及护理措施与静脉输液反应相同。

(2)出血倾向

1)临床表现: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如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块瘀斑、手术伤口或切口处渗血、牙龈出血等。

2)原因:由于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或短时间大量输入库存血所引起。因为库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坏,凝血因子不足,使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3)护理措施:①预防:如大量输库存血,应间隔输入新鲜血液、血小板浓缩悬液或凝血因子,以防发生出血;②密切观察病人出血倾向,注意皮肤、黏膜及伤口处有无出血,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改变。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1)临床表现:病人出现手足抽搐、出血倾向、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等。

2)原因:库存血中含有枸橼酸钠,随病人静脉输血而进入体内,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

肝内很快代谢,因此血液输入缓慢不引起中毒;当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进入体内的枸橼酸钠也过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未完全氧化,即可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降低、血管收缩不良、心肌收缩无力等。

3)护理措施:①预防:每输入库存血超过l000ml时,可遵医嘱给予l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减少低血钙的发生;

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人输血后的反应。

(4)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因库存血随保留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升高,故大量输入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5.其他反应

(1)空气栓塞:其临床症状、原因、护理措施与静脉输液反应相同。

(2)输血传染的疾病:供血者的某些疾病通过静脉输血传播给病人,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等。对此类反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如通过净化血源,加强供血者的管理,严格检测血液,以确保血液质量,减少疾病的传播。

(3)细菌污染反应:任何环节不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均可导致血液被细菌污染。

拓展:护士资格考试要点积累

1.强迫观念多表现为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患者明知多余,但欲罢不能。

2.强迫意向是一种尚未付诸行动的强迫性冲动,使患者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

3.强迫行为较为常见的表现有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及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4.避免激惹强迫症病人,尊重病人的行为模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疏导和安慰。

5.分离和转换症状是癔症主要的临床表现。

6.在接触癔症病人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对症状过分关注,对病人病情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紧张不安,都会使病人寻求注意的倾向增强,从而使病情恶化。

7.对于癔症病人注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不要给病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尊重、关心病人但不能过于强化症状。

8.失眠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人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

9.失眠症治疗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原则是按需间断使用,首选代谢半衰期较短的药物,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4周。

10.嗜睡病人表现过度的白天或夜间的睡眠。

11.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痴呆综合征。

12.记忆障碍是AD的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其特点是近事遗忘先出现,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对原有工作不能胜任。主要累及短时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

13.多奈哌齐(安理申)可改善AD病人的认知功能,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肌肉痉挛、乏力、恶心及失眠等。

14.艾斯能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皮质和海马的乙酰胆酯酶抑制剂。艾斯能治疗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症状的进展速度,可在6个月内没有恶化。

15.石杉碱甲(哈伯因)对AD病人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改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

16.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应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护理。

17.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因素。

18.开放性损伤常见于刺伤、切割伤、撕裂伤及火器伤等。

19.闭合性损伤常见于扭伤、挫伤、震荡伤及挤压伤等。

20.刺伤多由于尖锐物之所致,伤口小而深,已发生厌氧菌感染。

21.挫伤常见于钝力所致,常发生浅表软组织感染,局部可出现肿胀、皮肤紫青、明显压痛等,但无骨折。

22.切割伤常见于锐器所伤,易引起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损伤。

23.撕裂伤常有不同方向的力作用所致,伤口多不规则,易发生坏死和感染。

24.挤压伤常见于机体大范围皮下组织或肌组织受巨大暴力捻挫或者挤压引起,严重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血症、高血钾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存在挤压伤者特别注意尿的颜色。

25.影响创伤愈合的常见因素有感染(最常见)异物存留、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重要)存在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26.实施清创术时伤后6~8小时内实施、污染轻或者局部血运丰富时l2~24小时内实施的清创可实现一期缝合。

27.实施缝合时清洁或者已彻底清创的污染伤口可出现一期缝合,污染较重或者处理时已超过8~12小时的伤口可做二期缝合,较深的伤口或者二期缝合伤口内可酌情放入引流物。

28.感染伤口处理原则是控制感染,加强换药。

29.换药时厌氧菌感染选择3%过氧化氢。

30.坏死组织较多时创面换药选择优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