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文书网 3.18W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学校美术课教学也就越来越爱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比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美术课一度被踢出日常的课程安排,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课,美术的作用和功能更无从谈起。《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制订后,在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了美术课程的不可替代性。美术教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也的确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大不同之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21世纪,正是创造的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强大,企业要腾飞,个人要发展,关键还在于创造,美术课程正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最好的功课之一,以前我们的美术教学大多是教学生如何“依样画葫芦”,教师本身对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从谈起去自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理念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能从更深刻、更全面的层次上把握这一理念,进而更好地用以指导教学,实施好素质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修改形成和全面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上述五大价值中,第

三和第四点只怕是的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最得不到体现的了,故本课题组打算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深入研究。

三、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由于“创造力”的重要性,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或“创造精神”的文章,我们经常可以从报刊杂志上看到。如《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小学‘生活、他创造’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研究》等等都是与创造相关的话题。“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的结晶”,从社会的发展史上,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我们随处可见发明创造的事例。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创造并不神秘,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然而,有潜能不等于我们人人都会创造了,创造能力的高下是有天壤之别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几千样的发明创造,而我们常人却连一种像样的发明创造也拿不出,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创造能力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后天的培养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小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关美术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文章偶尔也见诸报端,但大多是从某一课、某一小角度切入来谈的,很少有人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去谈的,缺乏系统性,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拟将以《创造学》知识为理论基础,结合美术课程的内容特点,逐点、逐年段尝试落实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具体可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得确保学生的思维不能僵化,缺乏了创造性的思维,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故,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反思维、形象思维、立体思维、想象思维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二)、在教学中训练和传授创造性技法;教学中尽可能淡化绘画技法的教学,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将学生训练成美术大师,那目标太高也太远,不切实际,我们美术课的目标应落实在培养人,健全人格上。教学中应尽可能减少“依样画葫芦”的机械训练,而应要求学生在构图、绘画、调色、品画等环节力求做到有创意,与众不同,画出自己的特色,评出自己的个性。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发展性原则;

社会是发展着的,学校是发展着的,教师是发展着的,学生也是发展着的,所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看待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