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作文汇总八篇

来源:文书网 6.67K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想作文汇总八篇

思想作文 篇1

一直很想的,很想静下心来好好地整理自己,检讨自己。很喜欢听着这样的音乐放飞自己的情绪,总是在这种吹着寒风的夜晚中,总是在错过之后,才懂得深深地去后悔,才会清醒,只懂得憎恨自己,却鼓不起勇气改变。听着音乐,感觉一切都已不重要,有种想死感觉以死的感觉。我希望能这样,我能死过再重生过来,忘掉之前放弃之前重新开始一切,然后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音乐只能让我暂时的陶醉,陶醉也只是暂时的。但我还必须去放下这些情怀去面对生活面对我。我感觉那是一种享受!

15岁过了,16岁来了,记忆中我还活过11岁12岁13岁14岁,那似乎一切都在昨天,我不知我活了这么多年,我活了些什么,我都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最后只沦落到现在这个惨样。我,周超树,为何弄到现在如此一个颓废的样,变得如此疯癫。15年来,我的心变了吗?感觉回忆起小时候的我,只能用那时候的我来形容,回想以前的好现在想想只觉得好悲哀、可惜、痛恨、悔疚。失去美好的东西太多,为什么曾经的如此的好却弄得如此下场,却知道错还继续错下去?现在我成了废人一样,只懂吃拉罢了,还懂什么?不断伤父母的心,变得不可理喻,无法让家人理解,让家人伤透了心,我为什么变成这样?脾气变得急躁,像个魔王一样霸道。我现在都想些什么,居然变得如此疯癫,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放弃了自己,开始变坏、学坏。开始不读书,开始染上喝酒烧烟的恶习,开始晚上经常和人一起出去玩,开始变得风气了,开始欺负别人,将自己完全变了。我记得当初我小时候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读书的路,因为我心中有梦想,我想通过学习知识读书来实现我的梦想,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读书,却没有想到我会变成这样,用当时的姿态看看现在的我,实在不敢相信,我会变得如此的搞,总是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放松,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变搞,难道我是因为搞而不读书那就叫爽就想变坏的吗?或许是社会的风气,那就需要看一个人的自制能力强不强。试问心一句,每天将自己搞得那么憨,虚度时光,那真的是快乐吗?对于那种生活我只有一种废、好累的感觉,我讨厌了,我厌烦了,我不想这么废地活着这么漫无目的地活着,我必须要坚守儿时的梦想,我必须要走正确的道路,实现我有意义的人生,不后悔,写完后我要改变我自己,我要有实际行动,我要努力奋斗,我此刻的周超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周超树了。我要做得更好!

思想作文 篇2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也有人称为中心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歌颂、或批评。

在一篇记叙文中,确立中心思想是很重要的。清朝作家姚鼐说过:“诗文美者,命意必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思想确立得好,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神。

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做到鲜明和集中。鲜明,指文章的褒贬必须明确,不能含含糊糊;集中,指要将所有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

一篇好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除了要鲜明、集中之外,还要做到新颖深刻。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忌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容易是阅卷老师感到乏味,甚至于厌倦,是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的。反之,如果在“一律千篇”之中突现一篇立意新颖深刻的文章,即使其他方面不是上等水平,也会得到优良的成绩的。

思想作文 篇3

[摘 要]写作教学难往往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作文教学的症结。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教师要打开束缚学生习作的桎梏,让学生轻松作文;要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让学生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引导学生观察,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关键词]习作教学 传统思想 心灵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6

我关注学生的写作,但无论怎么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仍无法提高。我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因找不到作文教学的症结而“四顾心茫然”。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一系列作文教学的文章后,我仿佛汲取了新的营养,获得了“拔节”的能量。我的眼前终于有了一条宽阔的习作教学之路,带领学生开启习作的新旅程。

  一、打开束缚学生的桎梏

(一)开启学生的心门

阅读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事实上,我发现学生在排斥阅读。这是为什么呢?管建刚老师告诉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读书任务会扼杀学生读书的兴趣,转移学生应该关注的内容。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读书,读书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层层强化、加码的是阅读的表面工夫,关紧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之门。

(二)作前指导可以休也

在作前指导时,教师都会把写作素材的选择、作文结构的安排、层次的划分,甚至将一些好词好句都呈现给学生。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怎能不千篇一律呢?用管建刚老师的话说,这样的指导就是好心办坏事,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贾志敏在《小学作文教学面面观》中也提到,叶圣陶先生从不教孩子如何写作,而只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自由写作、自己修改,仅此而已。看来,我们一向重视的作前写作技巧指导真的值得反思。

(三)给予等待花开的时间

莫泊桑在拜福楼拜为师后,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写出来的文章却不生动,很困惑。这也是语文教师的困惑。福楼拜告诉他,是他的功夫还不到家。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学生的功夫还不到家。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都陷进了急功近利的泥潭。借助课外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学生之所以有作文恐慌症,是因为他没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他写作的源泉早已枯竭。因此,他每写一个字、一句话都是痛苦的。管建刚老师说:这样的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精神的、心灵的逃离与背叛,写一个小时,只会增加他对写作的一小时的厌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管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撰写的《我的“敏感力”训练》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管老师在写作训练中,不是让学生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就是让学生揣摩矛盾的心理;不是让学生抒发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就是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不是让学生学会推理,就是让学生“以心转物”或“以物转心”。这种种训练方式,无一不是在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这是心的呼唤,即使麻痹的心,也能被唤醒。所以,管建刚老师认为“文心”重于“文字”。只要学生的“心”活了,写出来的文字就不会是死的。

  三、大胆追求与众不同

追求与众不同的特点才会有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有所发现。那种人云亦云的写作,用的是眼睛;而与众不同的写作,用的是心。只有当眼中的事物成为心中的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用管老师的话说:“写文章要向内观察,发现自己的心灵。”

学生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如果能让他们发现不一样的特点,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在的心灵体验,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美。只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借物抒情是古代文人擅长的写作手法,他们写出来的诗文风味也各不相同。以酒为例,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宋之问有“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的伤感,卢纶有“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的乡思,李清照有“昨夜风骤雨疏,浓睡不消残酒”的凄苦……

“众里寻它千百度”,作文教学之路“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的心声!捡起一片树叶,那不再是一片树叶,那是一张信笺、一个秘密、一个童话,是落叶对根的情,是落叶对大地的吻……

思想作文 篇4

习惯于高床暖枕,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尽皇帝般的高级待遇。这叫做依赖。

习惯于苦尽甘来,所谓的“穷人的孩子”。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叫做自立。

思想不同,生活模式不同,梦想也必然不同。

当我们正思索着长大后的理想,沉迷于长大后那家财万贯的幻想境界是。他们(贫困儿童)正辛苦地劳动着,认真地读书着,正想着长大以后要怎样为祖国、家乡做贡献呢。

长大后应做对社会有用武之地的人!

思及此,心情骤然复杂起来。

这是我极少的反思。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这天啊,我得出了一个朦胧的答案:我要为这世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以花瓣迷人眼,以花粉撒人心田,以花香醉人心扉,以花茎(花的“中枢神经”)为人排忧解难,以花骨朵儿(花的浓缩希望与智慧)输送知识与力量……

我肯定的答案是:要当个作家!要写出能感染人心的作品!

我想这是我唯一想做的,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思想作文 篇5

“滴水藏海”、“一粒沙砾见世界”,说的就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寻常物中,蕴藏着普遍的自然规律、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经常会读到这样一种文章,前部分作者像讲故事一样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而结尾所揭示的道理又让我们有顿悟、震撼,觉得生活真的就是如此,平凡小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生命补丁》中写道:“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钩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

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上最完美的‘补丁’。”

衬衫被钉子钩破,补上补丁,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节俭”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这件小事,感悟到“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上最完美的‘补丁’”这深刻的人生哲理。

中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缺乏观察和思考,总觉得自己“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机械地把生活搬上作文,或是没有自己的见解,或是见解不深刻。我在中考批卷时曾读到过以“珍惜”为话题的一篇作文,叙写了这样一件事:几何课上,老师讲完课后,布置大家作图,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铅笔,伸手向周围的同学求援,可同学也没有多余的铅笔可以助人为乐。情急中,我忽然想起自己昨天在整理抽屉时随手丢进纸篓的铅笔头,就急忙倾筐倒箧,大海捞针般一阵忙乱,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弃的那支短短的铅笔头。我如获至宝般攥在手中,回到座位,匆忙作图。唉!总算没有耽误交作业的时间。小作者的语言基本功相当不错,用词丰富,文笔流畅,特别是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可惜他只停留在叙事上,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不能对这件事深入思考,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内涵,让这件事闪烁思想光辉,以致与高分失之交臂。

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习作中屡见不鲜,中考作文也比比皆是。看到这些习作,我不禁为之叹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作文有两个基本要素:语言、思想。学生写作文不但是在用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也是在与读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假如学生在反映生活时,只是把掌握的材料机械地搬进作文,那么即使描绘得再绘声绘色,也难以给人心灵的震撼、思维的启迪。

那么,怎样才能使笔下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寻常物中蕴藏着的普遍的自然规律、深刻的人生哲理被开掘出来,从而触动读者心灵,启迪读者思想呢?

  一、由表及里

“表”是人、事、物的表面现象、特点;“里”即隐藏于表面现象下面的本质特点。如果学生在生活、作文中善于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特点,那么,就不仅能让笔下的作文更加深刻,也能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

如课文《珍珠鸟》的结尾:“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我”和珍珠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人和动物间这份难得的和谐感动。作者却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深入思考,透过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表”,挖掘到其“里”,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哲理,从而让这篇散文闪烁出思想光辉,为更多人所喜爱和传颂。

用这种感悟方法指导学生作文效果不错。如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奶奶》的作文中写道:“奶奶小学没毕业,太奶奶就病逝了,不得不辍学在家带弟妹。嫁给爷爷后生了三个孩子。爷爷很能干,趁改革的春风办起了一个缝纫机零件加工的家庭作坊。可生意刚有了点起色,就患上了不治之症。不久,爷爷就离开人世了。从此,奶奶每天起早摸黑,既当爹又当妈,还当‘厂长’,与劳累艰辛永远分不开了。眼看子女渐渐长大了,工厂有了规模,可是不幸又降临到奶奶的头上,一次车祸夺走了我大伯的生命……”最后,作者在伤痛之余叹道:“奶奶的一生默默地承受着幼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失子之痛,经历了贫穷的煎熬和创业的艰难。她一生中的辛酸苦辣谁能诉尽。”文章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足可见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只可惜没有深刻的思想性。我指导学生透过“奶奶”一生不幸的命运,深入分析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挺起瘦弱的肩膀,承受磨难,艰苦创业,养育孩子。学生修改后,结尾加上了这样的点题:“奶奶近七十年的坎坷经历,几十年的遗孀生涯,几十年的创业艰辛,令我感到奶奶的韧性、耐力与伟大。”这样,由奶奶一生的经历深入到她内在的品质、精神,作文的思想性便有了明显提升。

二、由个别到一般

所谓“个别”是指在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而“一般”是指可以适用于同类人或事件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由个别到一般是人们深刻认识一种现象、一种规律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它不仅能让人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特征,还可以挖掘出一类人或一类事的特征。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文章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而是从这一“个别”中悟到了一个应付所有困难和挫折的“一般”道理:“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也正因为这样,这篇散文才能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也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小困难,个个击破,困难总有解决的一天。

再如一个学生的作文:在考“社会”时,有道题是考“七七事变”的时间,我忘了,想起了曾在课桌上写过这个事件的时间,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的过程中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作文的结尾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格我没有填,但我觉得这比填了更好。”这样的结尾虽然也体现了他的深刻感受,但却缺乏一般意义,自然也不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如果他能由这个“个别”延伸到:“努力争取某种东西的同时,决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良好的品德修养。”就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不仅考试时是这样,不能为想得到一个好成绩就丢失了诚信,许多时候,我们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不也是一样吗?不管何时,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品质——诚实、善良、乐观……这样,作文的思想之光便在不经意间照彻了读者的心灵。

  三、相似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作文能力。我们说的“相似联想”也就是看到这个人、事、物而联想到与其相似的其他人、事、物。运用这种联想,学生在观察、作文时便能物为我用,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给读者以深邃的思想启迪。

在宗璞《紫藤萝瀑布》中,“我”亲眼见证了紫藤萝历经岁月变迁,却并没有堙没在风霜雪雨中,仍旧“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由此,“我”自然地联想到了自身的坎坷人生,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不仅激励着“我”,也震撼着所有身世不幸的人的心灵:人不能让昨天的不幸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振奋精神,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我看到一只蜘蛛在墙角织网。不一会儿,一张蛛网展现在我面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找来一根木棒将它捅破。可没想到的是我这一捅,这小精灵就又忙碌地开始补起网来。没过多久,墙角的蛛网又完整无缺了。我一连捅了好几次都是这样。”看到这段文章,我们惊喜于这个学生的童心童趣。可我们除了感受这一番无忧无虑的自由快乐之外,却错过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其实,我们的生活不就是一张网吗?尽管会遭受到各种失败的打击,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永不停歇地编织,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成就生命的意义。如果学生学会运用类似联想由“看蜘蛛织网”联想到“人生的价值”,进行这样的思考,那这一缕思想的.光芒定能直射读者的心扉,给人心灵的震撼。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类似联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把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更深邃,意境更广阔。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思想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无论辞藻多么华丽,技巧多么高超,描绘多么细腻动人,文章如果没有思想的深度、哲理的启迪,那就如同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类似联想”这些最常见的感悟方法,可使“滴水藏海”,让笔下不起眼的人、事、物、景,焕发出思想光彩,拨动读者的心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思想作文 篇6

“思想是什么?”用餐时部长问了一句,虽然说是随口一问,我却没有答上来,本来想说“就是一种念头”,但又觉得不是很恰当。

想想,这真的是一个最简单,又最深奥的问题。涉及所思所想、头脑、理论体系等等一系列问题,一时根本理不出头绪来。

尽管也还记得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莎士比亚说过:“思想是自由的精灵。”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但这些都不是答案。

思想作名词用,是指一种理性认识,也称作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行的分析判断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

思想作动词用,是指思念,想念。比如曹植诗句:“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成熟的想法。是经过诸多积蓄去“思”,然后经过剥笋抽茧的判断去“想”,“思”与“想”的结合,就产生了“思想”。

思,顾名思义是思考,想,就是想法。字面上看,都是从心,所谓念居心头,然后有因。思想,有着古朴的意解,也有着现时代的意义。但是,作为答案来讲,也还是很抽象。

再细想,有灵性的人和动物都是会思想的,都是有思想的,包括花草树木。只是我们人类不能够知道它们是怎么在思想,不能够知道它们思想了些什么。但一般来讲,动物和植物的思想大都是正确的,它们几乎没有错误。因为没有过多的主观意识去主宰它们思想,也没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去干扰它们的思想。所以它们的思想的纯洁的,是纯粹的,甚至是精辟的。

对于哲学家来说,思想就是思考;对于作家来说,思想就是创造;对于旅行者来说,思想就是目标。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思想是种子,行动是树。行动是被幻想淬了火的思想,思想是被认知辅以目标的行动。

行成于思,思源于学。就像看一本好书,随便翻开哪一章哪一节,都会开卷得益,裨补阙漏。因为那是作家的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如花草葳蕤在春风中一样。

一个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上来,证明自己学不深,思未透。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不足而后学”。那么,学海本无涯,俯仰皆是学问;思想亦无疆,巧拙皆见学养。得“知”而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然后,可得答案。

思想作文 篇7

那,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我是一条鱼,一条海边的鱼,我生活在一个大湖,旁边就是大海,而我生活的湖离大海只有一墙之隔。我们曾经向往过大海,也有无数鱼努力去越过那个“龙门”——土墙,可是,成功的寥若晨星,我们于是渐渐放弃了大海梦,继续我们之前的生活。

可幸运的是,我父亲——一条年轻又勇敢的鱼,是我们这里那“寥若晨星”中唯一一条能活着进入大海,又能活着回到家乡的“人”,它曾经跟我讲过,说大海那边很美,很美,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来的美。

我从小开始向往那大海,我也曾无数次天战那个“龙门”,但因为被大海冲刷,海浪里的沙子被冲到“龙门”上,渐渐地,“龙门”变成了一座“山”,我被挡回来了。而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总有一些鱼在下面一折劝我:你不可能行的,别以为你父亲做得到,你也一定做得到……

我曾问过我父亲我行不行,每当我这么问, 父亲总是意味深长的说:“不要因为别人的话就放弃,你觉得行,就一定能行,我之前也是这么过来的。”我相信了父亲的话,每天除了日常的活动,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去挑战“龙门”,每当有同伴嘲笑我,劝我放弃,我心中一直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就这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已经无数次挑战“龙门”,我的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同伴对我的看法也在一天天改变,终于有一天,我向这“龙门”发起总攻,这一天,湖里几乎所有的鱼也来观看,一向爱说话的父亲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去吧,不要想太多。”

开始了,我憋足力气,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快向前,“龙门”渐渐近了,近了,我奋力一跳,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在短暂的缺氧之后,我接触的水,我成功了!

有人说我们只有七秒记忆,一点儿也不会好好过日子,安排日子。不,我们只想活在当下,不去想明天会发生什么,只要今天开心,现在开心就很知足了。但是,这些道理你们人类尚未能懂。

思想作文 篇8

很多人都说,如今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那就是大师的匮乏。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培育是需要环境的。回首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产生的大家灿若群星,究其根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群贤毕集,其间信息之交通,学问之互诘,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

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中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我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的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成为了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精神用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论模式的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关于文学批评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传统的再造同样也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前沿性。哈贝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欧梵、陈来、金耀基、王赓武……这些被邀请到丽娃河畔的学人都具有开创学科前沿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多具穿透力,与他们进行碰撞,产生灵光,或许正能够激发上海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意识。

人文传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内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这本演讲集中指出的,人文的要意义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而生活?应当怎样生活?因此我们今天要再造人文传统,要呼唤大师的出现,其立意也无非在于要使人们于科学之外,多几个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社会,以免产生唯科学的倾向。这大概也是这部演讲集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不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们关注人文传统的同时,有人却正打着人文教育的幌子,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比如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语汇,于是乎以素质教育为标榜,以终身学习为号召,坊间书肆似乎又多了不少书籍,其印刷之精美,包装之华奢,往往令人动容,然而细细检阅,则个中“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至于伪书流传,有识者无不悚然惕之。

越是这样的时候,人们越是渴望真正的精神盛宴。但愿这一缕来自丽娃河上的清风能够飘扬得更为悠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