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凤凰考察报告

来源:文书网 2.56W

一、凤凰古城

湖南张家界凤凰考察报告

相信每个人初识凤凰,都是缘于沈从文的《边城》。沈老笔下的凤凰古城,绵亘逶迤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关隘雄奇。遗存的东门和北门城楼,连接着半壁城垣,砺山带河,气势犹存。

印象中的凤凰,最恋那绮绣的沱江。一排排吊脚楼临江而立,高悬的串串红灯笼随风摇曳。而真正来到梦中百转千回的凤凰,还依稀下着小雨。青翠欲滴的山峦,在缥缈的薄雾中时隐时现。一切是那么地清新,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水也是绿的,荡漾着零星的几个小船。于是,真实的凤凰便呈现无遗。

1、古城简介:

美丽悠久的凤凰古城坐落于今湖南省凤凰县东南部。先秦时代,凤凰属楚国疆域,所以凤凰仍然遗留了大量的楚巫遗风。正因如此在古城中的建筑也透露着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对于古老的东西,人们总会抱有神秘感,心中会有许多疑问,我在去凤凰之前,也对自己提出了一些问题:凤凰古城为什么叫“凤凰”?什么样的建筑称之为“干阑建筑”? “吊脚楼”究竟是怎么吊起来的?为什么要“吊起来”?声誉满载的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给城市原本的风貌和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

据说“凤凰之名因山受之”。唐武后时期,凤凰旧城址设于距今县城西25公里的凤凰山,凤凰山处于群山之中,形态若鸟,振翅展尾,于是名为凤凰城。

凤凰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2、古城建筑分析:

苗族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抱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阑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阑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观城中建筑,长长的木柱要么斜插入水中,要么托于石桩之上。木柱之上是清一色的木构建筑。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画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

吊脚楼建筑是凤凰古城的建筑代表。凤凰城内吊脚楼群集中在回龙阁一带,沿呈带状展开。沱江回龙阁吊脚楼群坐落在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飞檐翘角,描龙画凤。该吊脚楼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 代表性的民居是黄永玉先生的别墅——夺翠楼。

《湖南张家界凤凰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