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来源:文书网 2.47W

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古以来的教育,都崇尚培养学生讲规则,守规矩。华人首富李嘉诚也说过过这样一句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必然应该有一些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小学生,国家也制定了《小学生守则》,可见规则意识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一、将规则摆在眼前,树立规则意识

1 、环境熏染,内化规则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校园环境是一个能够积极强化学生行为的环境。校园硬件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首先,应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身作则,带动全校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其次,校园走廊及墙壁上展示一些标语、名人名言。如“请说好普通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内化种种规则,从而自觉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该遵守的各项规则,并列出了班规,班规里附上了违反班规后的惩戒措施,俨然成了班里的一部小法律。因学生年龄小,认知及生活经验不够,有些事情不能准确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等。把规则贴在墙上,时时提醒学生。

2、注意语言的暗示。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如在学

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3、预先暗示,规则在前。有的教师在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问学生,其实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动前,学生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4、民主协商,共定规则。我们不妨试试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商量制定某方面的规则,如说错话时要主动道歉,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下课不在走廊到处乱跑等等,让他们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5、长期坚持,巩固规则有些学生常规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二、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班规制定出来,还需要一个监督者,教师不是时时刻刻和学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因此需要每一位学生去监督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出现不良行为及时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时在班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做好事的同学学习。

三、了解规则,才能更好的执行规则

教师制定的规则,不能强硬的让学生去执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懂规则的意义,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很可能会违反规则。因此,教师在制定规则后,

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学生理解了规则,自然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四、尊重学生意见,使规则-民主化

规则是为学生制定的,为了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执行这些规则,我们要提供民主化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制定。为使学生从思想上尊重规则,发挥学生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作为规则教育的突破口,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达成一致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则。

《如何利用班级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