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同步练习

来源:文书网 9.05K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同步练习

内容预览:

30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

候骑()鸡豚()叩()门萧()关

箫()鼓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

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

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③《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内容预览:

《诗四首》达标试题A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

候骑()鸡豚()叩()门萧()关

箫()鼓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

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

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③《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达标试题(B)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道狭草木长(2)燕然(3)腊酒浑

(4)鸡豚(5)荆门(6)仍怜故乡水

2.解释加粗词。

(1)晨兴理荒秽:(2)带月荷锄归:

(3)但使愿无违:(4)长河落日圆:

(5)江入大荒流:(6)云生结海楼:

(7)从今若许闲乘月:(8)拄杖无时夜叩门:

3.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再摘录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4: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2).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3).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4).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6).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7)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8)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9).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四首》达标试题C卷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三、写作

22.对本课中的任意一首诗歌进行情境再造,用300字左右的叙述性文字来进行,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

参考答案:

一、ènɡhuìzhǎnɡyānjìtúnkòuxiāoxiāo

2.①野草②扛着③生长④只,违背⑤出使⑥慰问⑦广阔无际的原野⑧爱

3.①《陶渊明集》五三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②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③《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

4.①晨兴理荒秽②但使愿无违③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④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⑤山重水复疑无路箫鼓追随春社近

二、(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9.五言律

10.出使原因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13.地点目的

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

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1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18.游时间

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三、22.(略)

初二语文试题栏目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联想与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初二语文试题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