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

来源:文书网 3.34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

  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学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计算方法。在组织讨论交流时,要倡导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方法,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行。

  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学生56人,学生已使用北师大教材两年,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的附近商店里,看到这些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进行巩固。

(2)学生探索进位口算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2.完成练一练的3题。(开火车形式练习)

3.练一练4题

4.练一练第5题。学生小组内解决。(如果学生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结论具有合理性,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意图:此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此也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评价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和老师做个评价。

(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1——20各数的因数吗?

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教师指名汇报。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动手给20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1——20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

齐读20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做一做。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教材第24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附: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求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来探索解决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授新课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

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除以12表示什么?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提问:14÷12表示什么?再减去100%表示什么?

(4)小结解题方法:

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稍微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课本第93页例3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由于有相关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所以这里只通过例3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其他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等问题则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尝试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二、授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方法一: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提问:1400×12%表示什么?再加1400表示什么?

方法二:1400×(1+12%)

=1400×112%

=168(册)

提问:1+12%表示什么?再乘1400表示什么?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2100千克,用油菜籽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