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读后感作文100字

来源:文书网 2.54W

帮助小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四年级读后感100字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四年级学生读后感作文100字

  四年级读后感100字篇一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项链》的情节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它的情节艺术也是脍炙人口的。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前一个矛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冲突,直至发展到高-潮。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情节的安排显示了作者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

小说一开始,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她还有“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凭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此处的“也”就很值得玩味。如果比较一下有无“也”的表达效果,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版本里的译文里没有“也”字,仅仅“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那就只是一种纯粹的人物介绍。而我们的课文以几种中文译文为基础,并根据法文本校订后出现的“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就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更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只是玛蒂尔德梦想创造的神话罢了。可是,由于玛蒂尔德面临的现实是:她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身份,没有一笔陪嫁金,因此就无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小职员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头的千金,定能成为高贵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财奴的女儿,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难计其数。年轻的玛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诗《繁星》里说到的那样:“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啊/清清楚楚的/诚诚实实的/告诉了/你自己灵魂里的蜜意与隐忧。”她的梦境不是太虚幻境,而是当时法国富贵之家奢华的真实生活。由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中,人们疯狂地崇拜金钱,拜金主义的思想如汹涌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人们的灵魂、生活、婚姻,于是玛蒂尔德不愿面对现实,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托在梦境里。无庸置疑,此时,我们可怜的玛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

她变了!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把她从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云端拉回到切切实实的地面。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

在对玛蒂尔德肃然起敬的同时,我联想起另一个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与玛蒂尔德一样,在平庸的生活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寻找梦想的幸福。但玛蒂尔德一夜狂欢后,选择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尽情享受了浪漫的爱情与奢侈的生活,财产荡尽,债务累累之后,没有勇气重新生活,而选择了死亡。两相比较,我不禁为玛蒂尔德喝彩。

人生的际遇只是无数偶然性的连续,事前既无从逆料,事后也很难假设另一种可能。但是回首来路,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设想:如果没丢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是仍旧每天做白日梦吗?是为了梦想而郁郁寡欢吗?是的,有可能。而丢了项链之后,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这两个砝码摆在人生的天平上,逼着她作出选择。她决定了,放弃了青春,选择了尊严。人生最重要的一刻就是懂得放弃,尤其是放弃那些最耀眼的、最浮华的、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那么这“极细小的一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豪华的生活的确令玛蒂尔德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们的玛蒂尔德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严去下注。当风华一一过去,她定然知道踏实、恬静的心态是一笔怎样的财富。年轻时因追逐浮华而大喜大悲是多么的可笑可叹,根本没有脚踏实地地奋斗的人生更令人愿意去回味。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玛蒂尔德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不是悲剧呢?

一般认为,玛蒂尔德最初是被强烈得可怕的虚荣心所俘虏;后来面临选择时,她义无返顾地作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十年中,她同普通的穷苦妇女一样生活劳动,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又是多么令人欣喜!再联系结尾,我们同样惊喜地看到我们的玛蒂尔德再度遇见自己的依然年轻美貌的朋友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天真的笑容。这笑是她自信与骄傲的表现。她自信,因为她内心的充实;她骄傲,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当她听说生活跟她开了一个更残酷的玩笑——项链是假的时,她是会坦然面对的。

因此,我相信,这个小说使读者在悲欢感慨之余,还能对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它发人深省之处就是让我们目睹了浑浊、虚假、拜金、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一块沉浸在墨水里依旧保持美质的玉。这样看来,玛蒂尔德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最终没有毁灭。难道你还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吗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下面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四年级读后感100字篇二

要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呐喊》当居首位,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不论是《孔乙己》中的主角;《药》中的华老栓;《明天》中的单四嫂子;还是《阿Q正传》中的阿Q,都能跃然纸上。《呐喊》是鲁迅先生经典小说集,更是中国的名著。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精神脊柱,他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

曾记得,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征着中国教育的堕落吗?我还看到了读书人的悲哀。他们可供炫耀的惟有学问而已,可学问在世人眼中又算什么呢?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方面仅寥寥几笔,但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个落魄书生的形象,不知感染了几代人。

曾记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

《药》则体现出了一个民主的愚昧和无知。其中的环境描写似乎就是当时世道的黑暗程度与动荡不安。让人们深深地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可悲。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呐喊》中的哪部小说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阿Q正传》。《阿Q正传》是《呐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是因为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未庄,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他挨了打,常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安慰自己,在精神上求得胜利,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他还常为生计发愁……野蛮的压迫剥削使他贫穷;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发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动”竟是去静修庵里胡闹。所以说,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了。这也是就中国人民的最大弊病。

在我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之后,鲁迅先生的《呐喊》却仍让我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在鲁迅的作品里,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啊!中国,快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四年级读后感100字篇三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作者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命运。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之中,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