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精选5篇)

来源:文书网 1.2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精选5篇)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12),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

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

师:哪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生:1、2、3、6

师: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18的什么数吗?

生:公因数

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

生:6最大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找最大公因数(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当裁判,玩游戏:

(1)请学号是12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左)

(2)请学号是18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右)

(个别同学站位出现问题,请全体同学做裁判,1、2、3、6号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 学习集合图:

生:让1、2、3、6号站在中间。因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课件出示)

(1)师:两个集合圈交叉重合的部分表示什么?填什么数?(生:填公因数)

(2)师:那圈里的左边、右边填什么数?(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3、得出结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 (生:6最大)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4、师:找两个数的公因数,除了上面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先找出12的全部因数,再在12的因数中圈出和18相同的因数。

5、小结: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③确定最大公因数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和8 6和12 5和10 21和7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上面的每组数都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

(2)、3和5 2和7 11和19 13和23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 上面的每组数都是不相同的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

(3)、8和9 11和 12 5和6 14和15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上面的每组数都是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

1、列举法

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③ 确定最大公因数

2、画集合图的方法

3、特殊数的方法:

(1)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2)如果两数是不相同的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3)如果两数是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四、巩固拓展:

1、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 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

(2)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小于这两个数 。 ( )

(3)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 )

2、学校组织了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合唱队,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

3、写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8/12 ( ) 5/7 ( ) 9/10 ( ) 6/18( )

五、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

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教师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倍数有哪些。

教师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卡片上各数的因数有哪些。

2.导入。

师:我们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想不想学习怎样求两个数或三个数公有的因数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学号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左边,学号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到讲台右边)同学们想好了吗?1~16号同学现在开始找伙伴。

学生开始找伙伴,站好后发现问题,有三个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你们3个为什么没有找到伙伴?

生1:我的学号是1,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2:我的学号是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生3:我的学号是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不知道该站在哪边才好。

师揭示概念: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既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明确方法,提出要求。

师: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出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那么你会求下面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试做后,组内交流。

3.讨论:如果只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较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因数中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4.反馈练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做完这道题,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五)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

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

出示课件:

16的因数: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8的因数:1、2、4、8

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

生:公因数

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

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

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

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课件: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

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

不清

15和18的公因数

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

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

5的因数:1、5.7的因数:1、7.

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2、7和9呢?

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

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师总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同学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同学们想不想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四、深化练习、掌握方法:

那么大家想一想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怎么去求呢?

小组讨论方法: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师引导出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8=2×3×330=2×3×5

归纳出:18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是2和3,

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2×3=6

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呢?

把两个短除法合并成一个短除法

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

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2×3=6

学生总结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练习。

求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学生上黑板演示过程。

五、小小能手、我来闯关:

第一关:填一填

1.15的因数有(),20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2.8和9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第二关:判一判

1.公因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2.12的因数只有2、3、4、6、12。()

3.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第三关:做一做

木材市场运来一批长12米,16米和20米的木材,把这三种长度的木材截成同样长,最长可以截成每根是多少米?

六、全课小节、畅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上的收获。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指出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已经有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

最大公因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

把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

218230

39315

35

18=2×3×3

30=2×3×5

18和30的公有质因数是2和3,因此: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合并两个短除法

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

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

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出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教学反思

教材对求最大公因数的编排,只是让学生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几分米?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用不同的小正方形摆拼、观察、思考,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在摆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新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4这些数和16、12有什么关系。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

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了各种求“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调控学生的能力。

3.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能想到三种方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优化,我认为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是一个很有效、很简便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在这中间教师应注意引导、小结、鼓励,重视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感受新知

1、情境引入

情境图→文字→表格

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其中有一个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她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你知道凌老师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交流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

2、合作探究

(1)讨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

(2)交流

A、交流边长是“4” 为什么?→你们觉得行吗?→铺满

B、交流边长是“2” 出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铺满

C、交流边长是“1” 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铺满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讨论交流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5分米呢?

(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

(2)抽象公因数概念

我们发现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1、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同意吗?(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

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你发现什么?

(我发现1、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6的什么数吗?

(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板书“公因数”

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

(3)用集合圈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点击课件出示两独立集合圈)

这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6的因数,这一个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2的因数(课件动态显示两集合圈移动形成交集)

现在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该填?(生说师点击课件)

那这圈里的(指左边、右边)填?表示?

(4)认识最大公因数

如果凌老师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

(从公因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

实际上这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2、运用新知识,解决“老”问题

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我们可以直接?(写因数,找公因数)

那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大家刚才帮助凌老师解决边长可以几分米时,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的公因数,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求最大公因数:18和27 15和10 两生板书

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如果我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现在只找出18的因数,你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

那如果只找了27的因数呢?

“先找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

你能找出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吗?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

2、小游戏

(1)找同桌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你们是怎么找的?

(2)凌老师上学的时候学号是36号,与我的同桌学号最大公因数是12。你知道我的同桌是几号吗?

你是怎么想的?

当时我们班级人数不到60人,我同桌的学号有6个因数。现在你知道他到底是几号吗?

五年级教学设计《最大公因数》 篇5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教材第80到81页的内容及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设计思路

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第十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内,是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校买回12棵风景树,现在要栽种起来,栽种时行数不限,但每行栽种的数目相等,可以怎么栽种?16棵呢?

2、分别写出16和12的所有因数。

二、教学实施

1、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

指出 :1,2,4是16 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他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拿卡片的同学快速站一站,那几个数站在左边,那几个数站在右边,那几个数站在中间,最后集体订正。

3、出示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 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 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

(3)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演示方法

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 :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从中找最大。

18的因数有:① ,2 ,③ ,6 ,⑨ ,18

方法三 :先找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最大。

27的因数有:①,③,⑨,27

方法四 :先写出18的因数1 ,2 ,3 ,6 ,9 ,18。然后从大到小依次看是不是27的因数 ,第一个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4、完成教材第81页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⑴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⑵ 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三、课堂练习设计(多媒体课件出示)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9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 1 B. 3 C . 4 D. 9

2、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

A . 4 B. 6 C . 8 D. 16

3、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1 B. 甲数C . 乙数D. 甲、乙两数的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那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五、留下疑问

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0㎝,16㎝,48㎝。要把他们都结成同样长的小棒,步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六、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82页第2题、第5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的因数有:1 ,2 ,3 ,6 ,9 ,18

27的因数有:1 ,3 , 9 ,27

18和27的公因数有:1 ,3 , 9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