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来源:文书网 2.87W

自信心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它往往是和有抱负、有主见、有韧性、不盲从、不动摇联系在一起的,但它不是天生的,必须由父母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学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纪较大的孩子,培养他们自信的品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品质呢?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通过孩子的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心

家长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包括在学校里的、班级里的集体活动,有机会还可以让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孩子在活动中会得到很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积累得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越强。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参加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仅不支持孩子参加必要的活动,甚至于连班委都不让孩子当,这样是不对的。

二、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当孩子有一个好的表现,如做了一件好事或者是主动学习、主动做家务等,父母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很多父母往往只在孩子淘气或者是犯了错时才注意他,然后对孩子大骂一通,当孩子表现好时却视而不见,认为那是孩子应该做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会使孩子心情变得兴奋而愉悦,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家长的表扬、肯定、评价,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对孩子应该是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拆台,更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孩子这不好,那不对的。要知道,与老师的表扬相比,孩子更在乎家长的表扬和鼓励。

三、让孩子积极参与商量家务事

在家里,无论孩子大小,都要把孩子看作是家庭的主要成员,有什么事情应首先让孩子知道,比如问问孩子喜欢吃什么,要去哪儿玩等,问过之后父母再把自己的意见或已经决定的事情告诉他,并说清楚这样决定的原因和理由。有一些事情还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知道家庭里的收入和支出,了解他的要求那些是可以满足的那些是不合理的。如果父母能长期这样做,孩子能从安排家务事中学到很多东西,会更加懂事更有主见,自信心也会由此更加坚定。

四、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在课余时间,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与同学或者小区内的同龄孩子来往,让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并鼓励他结交2~3个比较知心合得来的朋友。如果有条件,父母要创造机会和孩子的同学父母交朋友,平时多来往。当然,前提是父母应指导孩子怎样和同学相处,怎样识别和远离品质坏的同学。孩子们在一起,由于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想法往往很相似,这样最容易让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敢于积极地展现自己,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无拘无束地发现自己,这样就促进了自我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应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放在首要位置。始终保持自信的人,在生活中会感到充实而富于吸引力。

划或纳入课程管理。因此,学校的时事教育开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和学校把时事教育自觉地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在教学人员、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考查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有些地区和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定,对时事教育的安排取决于学校的教育传统和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首先表现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校对时事教育的理解和教学安排存在差异。对时事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差异很大。这种随意性还表现在不同地区对时事教育的态度和教学安排大相径庭。

第四,时事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倡导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的理念。“今天的教育,应该走在科技、知识、经济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前面,……充分发挥其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繁荣科技、优化社会、推动文明历史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更加关注生活,自觉地将本学科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从而,使时事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想品德课,而是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这种变化与以往的时事教育相比,是一种质的飞跃。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观。时事教育的多学科渗透,不再是被动地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而是主动追求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育自觉和教师的专业自主精神。时事教育多学科渗透的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中考各学科的命题之中。从近些年各地中考命题情况看,如今的中考,已经与时事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由此可见,当下的时事教育在形式上统一性和行政化的色彩逐渐淡化,由思想品德课独自承担演化为向多学科渗透,但在内容实施和价值取向上,却得到不断的加强。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