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基础知识介绍

来源:文书网 2.68W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供应链管理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基础知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金融基础知识介绍

  一、从企业立场和银行立场理解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涉及金融机构(银行、保险、担保等)、核心企业(一个或多个)、成员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等),资金效率提高的好处在每个参与者都有体现。但理解这一融资模式的立场,对于银行和企业并不相同。

从企业一侧来看,供应链金融是顺应供应链管理而出现的,而前一个概念与上世纪末全球性外包活动密切相关。简而言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以外包商而非核心企业业务分部的形式出现,固然带来了效率和成本优势,但也导致融资节点相应增多,资金流在供应链内的运行复杂化。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供应链金融的是一种系统财务管理方案,目的是简化供应链各个节点参差不齐的融资格局,避免出现意外的资金瓶颈。

从银行一侧来看,供应链不仅是资金流、产品链、信息链,还是一条信用链条,只不过节点之间的信用水平差异较大,并且会相互影响。核心企业不仅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并且融资能力也无可替代,然而纵览这一由核心企业驱动的业务链条,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并未充分利用起来,首先外部输入资金集中在核心企业,不能对整个供应链形成最佳分配方案;其次过多资金沉淀在核心企业,也降低了银行的博弈能力和资本收益。要改变这一现状,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供应链进行信用重估,将外部资金按需合理分配,对于维护供应链信用稳定效果更好。所以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解读,其实是优质信用(核心企业)的扩大化和再利用。

  二、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渊源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供应链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供应链金融随之渐次浮出水面,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三、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活融资业务(全称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年底授信余额即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化质押下的分次赎货模式,并配合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结算和保证金存款合计超过了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系统提炼供应链金融服务,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之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家商业银行,甚至包括四大国有银行都已涉足于此,许多银行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实践中来看,尽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本类似,但各行从本行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推行供应链金融,并形成了各自的品牌。

  四、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的区别

虽然都是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相比,不只是"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营销口号,而是在思路、实现模式和管理方法都不同。传统信贷的评估聚焦于单个企业节点,贷款质量基本上由企业经营情况决定。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关键在于链条的稳定性,对于供应链的评价不仅优先,而且更加复杂。譬如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这一超出经营数据之外的因素在供应链金融中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单个节点的'信用对供应链的贡献或破坏性,没有节点之间的业务联系重要,因为良好的交易模式加上严格的监控流程可以消化单个节点的信用波动。

在实现模式上,传统信贷评估的是企业综合信用,这一动态指标相对难以掌握,这也是资产支持型融资成为主流的原因。但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交易确定性和资金封闭性,要求资金与交易、运输、货物出售严格对应,对供应链信息流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供应链金融方案的可行性。传统信贷依赖报表和货权,在供应链金融中还要加上动态信息,因为风险已经从单一节点沿着供应链上移。

与一对一的传统信贷相比,供应链金融还附加了核心企业这一变数,其配合意愿、对成员企业的约束力也是影响供应链质量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既然供应链金融集成了整个链条的信用,那么单一节点的风险也会因此更复杂。

从客户群体来看,传统信贷更注重资产价值,对于所在行业的特征没有严格要求。比较而言,供应链金融对行业运行模式的要求更苛刻。按照供应链的稳定性、产品市场需求的更新进度、核心企业的约束力度,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健康"程度大不相同,现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广应该分阶段进行。

  五、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第一,企业融资新渠道

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

  第二,银行开源新通路

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第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第四,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流合一

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

  六、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怎么做?

  (一)传统风险防控

根据以上定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从表面上来看最起码是二方面的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金融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物流方面的风险。

如何控制金融方面的风险,从央行到银监部门包括所有金融方面的机构和专家们都论证多年,也是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市场风险,一方面是内部管理风险。

如何控制物流方面的风险,同样从交通运输部主管部门以及各层次物流企业围绕ISO认证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关键也是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运输工具的安全风险,一方面是仓库的安全风险。每年各方面主管部门都有安全生产月活动,这里也不再赘述。

金融与物流结合成为金融物流新业务的风险,不仅仅是金融与物流两方面风险的简单叠加,而且由于增加了融资方第三方,三方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风险大于原来的单方面的风险。从近十年来监管业务产生的风险案例就可以看出,不仅风险大,而且金额大,影响也非常大,往往影响到某个行业的发展。上海钢材融资风波就是一项典型的案例,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所有银行都被牵连,几乎所有的大型物流企业也都被牵连,数千家钢贸企业倒闭。其中的深刻原因已经在探讨,今后一定会有真相的剖析。简单说,就是金融与物流结合以后,双方对风险的控制都寄希望于对方,以至于缺乏相互监督,过分相信第三方导致了监管的失控。

金融物流业务深层次的风险原因实际上就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根本弊病所在,一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作为和分裂割据,以至于动产登记迟迟不能统一,是造成重复质押的根本原因;二是法制不健全,违法成本太低,以至于经营者纷纷相互模仿,造成滚雪球效应。所幸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纲领,今后就不会再出现那种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了。

  (二)在线风险防控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为了防范原来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风险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目的是通过线下线上结合,从资金和物流上都形成闭环,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从而避免原来相互推诿职责不明以至于监管失控的局面。

例如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供应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就是指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针对某一类大宗商品(如有色金属、粮食、橡胶等),开发由生产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信息系统平台,制定供应链融资规则、流程和标准,在供应链内部形成完整闭环融资服务体系。

闭环融资服务体系是指参与融资的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必须将合同(包括订单)、资金结算、货物进出仓库的信息提供给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做到信息及时、准确、透明。平台对每笔贷款、购销合同、资金结算、货物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采取终止贷款、冻结账户、处置货物等措施。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其航运、港口、运输、仓储服务和监控能力,从进口港装船、租船、港口操作、内陆运输一直到对物流园管理进行全程监控,承担货物保管;另外,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将会采用最先进技术管理大宗商品物流园,提供高效的仓储保管、担保物监管、商品品质鉴定等公共服务,成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的基础和保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