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感受的作文(常用4篇)

来源:文书网 2.14W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受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感受的作文(常用4篇)

感受的作文 篇1

去大乘山,只择了一个蒙蒙的雨天,只择了一把伞为伴。

沿山路十八弯盘旋而上,一路的苔藓石径,一路的茂林修竹。那雾在枝影绰绰的林中缭绕,在远上寒山的石径前朦胧。这时看不见高山耸立,看不见绝壁虬松,好像走在一片神奇的幻境之中,每登一程,就觉有一种神秘的氛围扑面而来。越往高处,雨雾越浓,直到最后完全被它淹没,消融。不知名的鸟雀在头顶一掠而过,碰落了枝头上的露水,滑入我的脖颈,后背,那凉意,沁人心脾。

一种声音飘缈而来,若断若续。它从何而来?我循着声源找寻着,一条绸带般的小溪便映入眼帘。那声音清晰而模糊,好像美妙绝伦的古筝独奏,好像一种从大自然深处低吟浅唱出的小曲,好像一首能够洗涤游人在滚滚红尘中种种悲伤的曲子。

继续拾级而上,渐渐地,光线越来越暗,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一片茂密的林海。只见一棵棵树木连根拔起,毅然耸立,枝丫无尽地伸展着,仿佛想将整片天空遮挡。那涛,像十二匹铁蹄子的马在我的头顶踏过,我顿时有了一丝怯意,不觉加快了脚步。

眼前的路失去了几丝暗淡,视野也变得开阔。雾渐渐地消散,只见一座寺院矗立在面前,那深红在新绿的映衬下格外显眼。一缕梵音从寺院中传来,轻轻袅袅;身边一位信客擦肩而过,只见他双手合一,半闭双眼,嘴里不停地呢喃着什么,我便也跟了上去。站在观音菩萨的圣像面前,一脸的虔诚。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麻木,烦躁。但在这一次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的心灵又一次找到了归宿。大乘山带给我的不仅是绝妙美景,还是一种在城市的喧嚣中难以获得的淡泊,宁静和久远。

感受自然的时光最好,自然让我又一次找回了真正的自我,那种安恬,静谧,深邃,让人陶醉,无法自拔。

感受的作文 篇2

三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桃花早已嫣然盛开,连绵的春雨又拉开了暖春的序幕,雨水滴答,反复敲打着,弄醒了多少万物睡梦,小草醒了伸伸懒腰,大树醒了抖擞下身子,虫儿醒了找吃的,青蛙醒了举办唱歌比赛……

春寒料峭的日子已经过去……

时间走了……

转眼间又到了人间的四月天,似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下雨,白天,雨是轻柔地飘飞俨然一层薄薄的水雾,晚上,卧聆夜雨声如细打芭蕉。不过大地万物在春雨的洗涤之后,空气变得格外清新,花儿开得更加娇媚,叶子绿得更加鲜明,鸟儿也歌声嘹亮起来。步行郊外,随处可闻到泥土和芳草的'香味。

月初正值清明时节,正好印证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不仅带来万物的清明,也为祭奠营造了一种肃穆悲伤的氛围。然而,我更希望雨能缓解西南的旱情,让那里受灾的人们喝上干净的水解渴,播种的土地长出嫩苗;干涸的溪流重现生机;愁苦的脸庞展开笑颜……让他们也可以感受春天的美丽。

感受的作文 篇3

时常看到一些有关温暖的班集体文章,总认为那是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存在的,可是,前些日子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让我真正切身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

一天,在开展课间阳光活动的时候,我尽情的跟同学们追逐奔跑,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这使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剧烈的疼痛,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班主任陈佳佳老师知道我扭伤脚了,马上赶过来,一脸关切的安慰我,教我一些应急措施,又拿来红花油,一边为我擦揉,一边问我疼痛情况,还教了我很多运动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第二天,数学老师梁雅利用课间时间为我轻轻的推揉,并叮嘱我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爱护好身体以免受伤。看着老师们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我,我眼泪就禁不住往外流,但这不是痛苦的眼泪,而是感激的、幸福的眼泪。

同学们的帮助也让我感受到了兄弟姐妹般纯真的情谊。为了不耽误课程,我忍受着巨痛坚持上学,此时的书包象泰山一样沉重的压在我的背上,腿脚痛得我直冒汗,我咬着牙像蜗牛一般慢慢的挪动着步子。我们班的刘炜同学和梁博雄同学看到后快步的向我跑过来,二话不说,一个帮我背起书包,一个掺扶着我慢慢的移动,让我如释重担。但最为困难的是上楼梯的时候,我单脚难以支撑了,身体重量基本上都压在了同学身上,我们象登山一样艰难,每上一层楼都得坐下来喘一会儿气再继续“登山”。在后来的几天中,我多次表示自己可以走,但他俩坚持每天轮流扶着我,直到我脚痛全愈,我每次向他们表示感谢,他们都憨厚的笑了笑说,“不用谢,同学就应该互相帮助”。乘校车时同学们都自觉的留下靠近车门的座位给我,让我方便上下车,负责校车接送学生的阿姨在我上下车时热情的'扶着我。他们的关照和真情使我在脚痛的日子里忘却了伤痛,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之情。

这就是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伟人或富豪,但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他们无时无刻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社会美好的形象。有些人认为世态炎凉,我却认为世界充满爱,我为生活在中国而骄傲。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尽我力所能及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感受的作文 篇4

众所周知,感受首先离不开观察。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就产生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的不同特点。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仪器排除错觉,(如显微镜、放大镜)以避免虚假的观察成果。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使观察的结果染上个性的情感的色彩。

女作家张洁说: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瞳仁,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的,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上所给予他们的那个界限之内的东西。这就是说,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同样一个对象,一个景观,如果是纯客观的,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启发性,但人是带着自己的全部阅历在吸收生活信息的,对一个联想丰富,情感活跃的人而言,静静地注视袅娜两个汉字,他的眼前就能浮现出公园里迎风摆动的杨柳细枝,神话里美貌仙子的轻柔飘带,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人,又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观察自然的,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乃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微不足道的就可能变得意味深长了,垂柳可以变得多情,天鹅则善良而又高洁,黄鼠狼却是卑鄙而又狡猾。

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解释,外部自然事物之所以可以具有人的情感性质,主要是外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内在世界的力(心理的)在形式结构上的异质同构。这两种结构之间,(比如植物与人)质料虽然不同,但由于它们本质上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生理电力场中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这时,外部事物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于是界限的消失使外部事物看上去有了人的情感特质。

欢快愉悦的心情与宽厚柔和的兰叶,激奋强劲的情绪与直硬折角的树节,树木葱笼一片生意的春山与你欢快的情绪……这里面不都有对象与情感相对应的形式感么?(《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著)天鹅那洁白一尘不染的羽毛和从容的形态正好与人类高洁、善良的情调相对应,黄鼠狼那细长、油滑的体态正好与人类某种隐蔽、狡猾的情感相对应。但是,按照科学的理解,天鹅并非高洁善良,它会经常咬死接近它的鹅鸭,黄鼠狼也并不卑鄙,它以捕鼠为生,只在不得已时,才偷吃小鸡。又比如我们观察一枝刚出土的嫩芽时,我们会说它先是伸出柔柔的芽尖,向周围试探着,然后弯曲自己的身子,设法避开障碍物,或者是想推翻它,经过努力,它终于从重压下解放出来,舒展姿容……。可这个表述过程中所展示的不正是人类才有的渴盼、企待、努力、希望等情感因素吗?

这样看来,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的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肯定不够,如果观察外物特征时,又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性灵的。试看初中课本中《济南的冬天》一篇,作者老舍是怎样用拟人手法写冬天沉睡着的济南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儿,作者赋予了老城与小山人的性格,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温馨的世界,生机勃发,因为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而且是心灵的感应与沟通。于是,被心灵感受了的自然景物便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静物变成了动物,死物变成了活物,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慈善一词,是作者用心灵在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因此自然便有了生命,这自然的生命是作者给的,作者是把有生命的自然交给了读者。

在日本学者今道友信看来,艺术的创作,甚至应该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改变,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另一个世界的行为。他说:艺术就是将自然中可直观到的美,通过人的手,和人的活动一起编刻到自然中去的活动。在这里人的意识和物质的自然不存在什么对立,这时自然显露出的美,充满了人的意识,人们抱着这种意识,改变着作为素材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是从自然中得到暗示,又在自然中实现这样一种环形关系。(《关于美》)

如此看来,有必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着鲜明的审美特征。 因而引导学生感受现象世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帮助他们弄清什么样的形式是生命特有的形式。树叶是在倾诉?海洋是在呼吸?小鸟是在欢闹?老牛是在叹息?外部自然界中有多少与生命同构的运动形式啊!一棵垂柳,一汪池水,飘零的花朵,落日的余辉……不都具有着生动的表现,不都能从中折射出不同的人类情感么?当我们平静地道出乌云遮住了月亮这一客观事实时,能不能又说成看,月亮正在和乌云搏斗?

和学生同听一首乐曲,同读一篇美文,同看一场电影后,让我们更多地和他们先谈一谈这种感受吧,不需要都从什么作者生平啦,写作特点啦开始,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示出的生命力的模式。不管是月亮在乌云间的穿梭运行,还是海燕在恶浪上的拍翅冲击,它们不都像在展示着自身与命运的较量?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感受。经过这样无数次的观察与感受,外物与内心之间无数次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种种事物变化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到那时,甚至是一朵微小的花,也能唤起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尔华兹)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获得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还须指出的是,学生在学得了一定自然科学常识后,往往易从规范的角度将事物归于某一类别、范畴或追问其生成原理,这种追究对于尊重科学无疑是好事,但它会不会削弱人的想像,从而再不见事物的审美属性了呢?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嫦娥与玉兔要不要退出月宫?因此,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要中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