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作文合集五篇

来源:文书网 1.5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点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评作文合集五篇

点评作文 篇1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xx年湖北高考作文点评。(60分)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20xx年湖北卷的作文题目基本上延续了过去两年湖北卷作文的命题形式,即提供一段材料,但不直接标明以什么为话题,它既不同于单纯的材料作文,因为它仍然保留“三自”,也不同于典型的话题作文,因为它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命意型作文,高考作文《20xx年湖北高考作文点评》。这种命题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为一体的作文命题形式。但与前两年思辨性极强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与往年理趣十足的词语“三”相比,今年湖北题更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即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关注考生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关注我们的课堂,关注我们的学习过程。

写好这道作文题,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材料中的这几个信息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给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它提示考生,作文立意只能是重视母语、赞美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写母语在“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诸子百家,初唐四杰;中国,更有着笑傲世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作为这一切的载体,母语(汉语)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典故、道不完的神秘魅力。可以说,汉语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这句话在强调母语重要地位之时,也影射了当前母语尴尬的地位,暗含着对目前整个社会重外语轻母语现象的一种忧虑与否定,由此,提示考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新鲜词汇,如何捍卫中国传统的文化。而“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这句话中的“感受”“学习”“运用”三个词概括了我们与母语的密切关系。

点评作文 篇2

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未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替换为很多词,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等,甚至可以是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事情总是难以十全十美,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既然如此,我倒觉得,很多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尽管应当高标准地去追求、去努力,但对于其最终结果,不妨给一点“不求完美”的宽容。

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无数次。但无论怎么改,都没有真正完美的文章。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不错了,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很难的。作文反复推敲,做事反复思量,只要超过了“度”,都未必是好事,结果反而贻误时机,影响效果。世事瞬息万变,哪里能把什么都想遍了?

还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多半是成了“万金油”。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一招鲜,吃遍天”,与其致力于做个全能者,不如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

完美主义者,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騕裹、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拥有了腰褭、飞兔这样的骏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拥有了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么一辈子也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最后多半是一事无成,失去了很多。

多一点对“不求完美”的宽容,反而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多思考几个问题,多+几件实事。所以,追求“百分百”是好的,但也不妨把目标设定得更具体可行。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获、更理想的结果。

点评作文 篇3

爱如鲜花,有浓郁的芬芳;爱如太阳,能给予我们温暖。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倍感温暖。

那是前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空的鸟儿欢快唱着春天的圆舞曲,落在繁茂的嫩叶中跳着春的圆舞曲。春风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我决定趁着这么舒服的日子去慈云图书馆“饱餐一顿。”

公交车缓缓驶来,我上车刷了卡,走到后面挑了个靠窗的位坐下。车辆启动,我望着窗外热闹的街道,看着来往的人。到下角市场站了,转头一看,“哗,”车上已挤满了人,摩肩接踵,脚不沾地真是站无虚席,连点空隙都看不到了。

我扫视一下车厢,只见到站的都是年轻人,没有老年的,心里美滋滋的,想到不用站多好,幸亏给我‘抢’到了一个位置。忽然,我被不远处的一位阿姨吸引住了,只见她脸色苍白,嘴唇发紫,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汗珠,抓住扶手的双手在颤抖着,脚也在打颤,似乎快要倒下去了一样。

我的心“咯噔”一下,她是否病的不轻?因为见过姨妈生病也有过的神态表情,怎会出现在这里?

看着边上坐着一位十分时髦的美女,在玩手机。另一个边上有位十分帅气的叔叔,也在无视的左顾右盼,并没人去注意她。

“哎哟。”阿姨呻吟了一声,还是没人让座。这时我想起了老师教我们的话:“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信。”于是,我马上站起来,让阿姨坐到我的位置来。美女极不情愿的挪开脚让我出去。很明显,阿姨无力迈步了,车厢里的人在说:“美女,起来吧。”旁边的美女听了,极不情愿坐进了里面的位置。

那位阿姨软绵绵的瘫在座位上,吃力的从袋里掏出药油,在额头上左揉右揉,然后又找出一瓶药吃了。缓了一会儿,它的神气才好了点,只见她又摸出一条巧克力塞在我手上,夸着我的细心与爱心,还不停谢我。此时,车厢里响起了一阵赞扬声。前排座的阿姨满脸笑容,不住夸我懂事,邻座也响起了:“真是个小雷锋。”“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到祖国的未来了……”

我的脸上红彤彤的发烫着,但心里美滋滋的。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得到满车人的赞许。怪不得雷锋能得到全世界的赞同!

春风暖暖的,吹在每个人脸上,雷锋的精神却在每个人的心里。帮助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像春风迎面吹来,暖在这人间!

点评作文 篇4

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成为主角,次要角色称为配角,在人们的认识里,二者也是截然不同的类型,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有轻重之分。

但我却不以为然,如果只有主角没有配角,那么艺术就失去了应有的逸韵;如果只有配角没有主角,那么艺术就无法表现它的主题。所以说主角与配角没有轻重之分,他们的共同存在是艺术表现的需要。

生活中的主角和配角就更没有轻重之分,他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提起《西游记》,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主人公孙悟空,他耿直、疾恶如仇,在这里他是主角,而那懒惰、爱占小便宜的猪八戒就成了展现孙悟空人格魅力的配角,主角与配角一目了然。但我们充满智慧的电视制片人不迷信与主角配角之分,他们灵活的将猪八戒搬到了主角的位子上,展现出了他活泼可爱的形象,孙悟空是那么的迂腐,衬托出了猪八戒的可爱。孙悟空变成了配角,猪八戒成了主角。电视更加受到人民的欢迎,转换一下主角,效果也许会更好。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成为人们接受知识的来源,教育制度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素质教育诞生了。素质教育将应试教育中的主角与配角交换了位置,学生成为了主角,老师担任配角的位置,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潜能,使得学生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主角与配角转换一下也许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莱特兄弟可谓是众人皆知的人物,在法国航空领域有两个人更值得我们尊敬--一个是卡车司机法尔芒,一个是大学教授冯·卡门。法尔芒在法国驾驶飞机屡创记录,当冯·卡门告诉他有位伟大的科学家说“比空气重的物体不可能飞上天”时,法尔芒回答说:“是那个研究苹果落地的人吧,幸好我没读他的书,要不这次飞行的奖金就没有了。我是卡车司机,至于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那是你们教授的事。”正是这一句话,使得冯·卡门踏上了研究之路成为航空事业的先驱。法尔芒的话点出了人生的哲理--不同的领域,主角不同。在驾驶领域,司机法尔芒是主角;在研究领域,教授冯·卡门是主角。

生活、工作中,人不可能一直是配角,总有一个岗位,我们会成为主角。不要去迷信权威,像法尔芒与冯·卡门那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尽己所能,做好主角,展现生命的色彩与智慧的光芒,在其他领域做好配角,努力为主角服务,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点评作文 篇5

轰鸣的炮火声再一次震落我头顶的泥土,它们扑簌簌地向下坠着,覆盖在我的身上,我摇曳着,微弱昏黄的灯光对于这个漆黑的地方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这儿是伊拉克的一个难民营,不足十来平米的空间挤着几十个犹太人的孩子和两个幸存的大人,外面的电网被切断了,他们只能依靠我这点黄豆般大的火苗感受光和热。

一个女孩子站了起来,用她那脏的看不出本色的衣袖轻轻拭着我的身躯。我注视着她,十来岁的光景,长长的卷曲的头发用一块破旧肮脏的布巾束着,身上搭着一块油布,我看见油布里面是一条撕开了口的长袖连衣裙,她的眼睛很大,但不是很亮,丰厚的唇完全遗传了她父母的特征,那双藏在油布下的手枯黄干燥,乍一看像树枝一样。她看着我的火焰,嘴角微微动了一下慢慢坐下去,她在想什么?回忆什么?她记起了战争前的圣诞夜吗?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温暖的光;她想起了新年吗?家人围着炉火唱歌欢笑;还是想起了学校?在明亮的灯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她一直这样望着我,直到门口有大人在叫;“莉莎,过来一下。”她才起身向门外走去,再进来时手里多了一些面包和水,所有的孩子都兴奋起来,刚才病恹恹的也打起了精神。莉莎将一块面包吃力地掰成四份分给四个更小的孩子,又拿出另一个面包,直到所有面包分完,她开始端着水一个一个地喂,那面包干涩难咽,但小孩子肯定是饿坏了,狼吞虎咽,免不了会噎着,一口水对于他们是多么重要。水快喝完了,莉莎走回自己的位置,拿出面包小心地掰着吃,连抖落的皮屑也会小心地喂进嘴里。最后一口水喝光了,他把瓶子放在窗口伸出的平台上,这样可以接到露水和雨水,然后将剩下的一丁点儿面包裹在衣兜里坐下,轻轻地合上眼。

不一会儿,犹太大人走向我轻轻吹灭了我的火焰,我听见黑暗中传来轻轻的抽泣声,有人在安慰着,也许哪个孩子想家了,也许哪个孩子怕黑,也许……“啊!”一声尖叫在我耳畔响起,“怎么了?”一个大人关切地问,“呜呜,老鼠,老鼠,咬了我的脚!”女孩不断地哭着,我看不见大人怎样做了,但这声音渐渐弱下来,逐渐变成熟睡的呓语。

我转过身望着窗外,火光将天映红,四处是飞溅的碎石、倒塌的建筑和房屋的残骸……

专家点评

本篇借一盏旧灯的双眼,展现了伊拉克一个难民营的夜生活。文章将视角聚焦于一个十多岁小女孩的身上,借助灯自述的口吻,生动细致地写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非正义战争的谴责、悲愤之情,表达了作者呼唤和平、呼唤光明的愿望。全文立意深刻,有极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在写法上,采用对比手法,以小见大,将过去的幸福生活与现实的苦难生活相对照,描写细腻传神。特别是结尾的景物描写,巧妙点示文章的中心,使意境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水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