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篇

来源:文书网 1.17W

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常回家看看,常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以下是《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优秀篇,欢迎参考。

小班《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篇
  《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篇一

  学生准备

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教学目标:

1、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能机智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通过学习,熟记报警、火警等几个重要的电话号码,懂得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重难点:

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懂得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丹丹是一个主动关心父母,乐于做家务的好孩子,也从丹丹身上学会了怎样当妈妈的好帮手,可是今天丹丹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咱们来当一当她的帮手。

(出示课题:6、我是一个小帮手)

  二、情景演示

一天,丹丹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要丹丹开门,丹丹想:我不认识他,给爸爸打电话还是……

  三、展开辩论

1、展开辩论:根据情景让学生各抒己见,想办法帮丹丹解决。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学生1:他是爸爸的'朋友,我不让他进来确实没有礼貌。

学生2:他如果是坏人,你让他进来,不就太危险了吗?

学生3:我认为他如果能说出爸爸的名字,说明他和爸爸妈妈很熟,那就可以开门让他进来。

学生4: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上网就能查到很多资料,所以坏人也能假扮成爸爸妈妈的朋友。

学生5:如果他说事情确实很紧急,非要进来,我不让他进来不就耽误了事情了吗?

学生6:如果事情很紧急,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我们一个小孩在家也帮不了什么忙,只会给自己增加危险。

学生7:我可以打电话跟爸爸确认一下。

学生8:那如果找不到爸爸怎么办?

学生9:那我就打电话求助邻居,告诉邻居我家门口来了一个陌生人,请邻居过来帮忙。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各有各的道理,但老师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地让他进来。 (课件出示品德书P31第一幅图;点击出现: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地让他进来。)

  四、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

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

1、讨论:失火时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火灾画面,让学生想想解决的办法。

2、总结发生火灾时逃生的方法。(课件出示)

3、模拟活动:大家在逛超市时,听到火灾警报声,要求大家迅速离开超市。(参加活动的同学做出逃生时相应的动作)

  五、巩固运用

1、分小组讨论,完成连线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这张连线作业,熟记几个重要的电话号码。

2、展示作业(教师板书贴课本图片)

3、诵读安全儿歌(课件出示)

  安全儿歌

同学们,日常电话要牢记。

遇火灾,1 1 9 ,速离险境求援助。

遇匪徒,1 1 0 ,机智巧妙去周旋。

遇伤员,1 2 0 ,急救中心来帮忙。

陌生人,莫轻信,防止坏人将你骗。

遇事冷静不慌张,安全时刻记心间!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背安全儿歌。

2、将自己一周来做小帮手的情况进行记录。

  《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小帮手”活动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求同”。按物体的属性求同和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是小班幼儿可以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之一。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袜子和常见的手套作为学具和教具,引导幼儿用袜子和手套进行配对、求同。

  活动目标

1.观察袜子、手套的特征(大小、颜色、图案),能将相同的袜子、手套进行配对。

2.初步理解“一双”的含义.了解成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愿意参加活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按实物标记将物体分类的经验,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2.物质准备:晾衣架、夹子各若干,袜子每人一双,手套人手一副,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我们的袜子。

师:看看,你的小脚上穿着什么呀?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呢?两只一样吗?哪里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袜子.初步感知两只袜子的大小、颜色、图案相同,知道什么是“一双”。

2.晾袜子。

(1)展现晾袜子的场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妈妈洗了许多的袜子,还没来得及晾,你们愿意帮忙吗?

(2)出示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观察、配对。

师:一双袜子要晾在一个衣架上,那这只袜子应该晾在哪里呢?谁愿意试一试? 个别幼儿示范将相同的袜子晾在一起,师幼共同检验。

师:为什么把它们晾在这里?

引导幼儿说出两只袜子的相同特征。

(3)幼儿操作,将相同的袜子配对。

师:还有些袜子没有来得及晾在衣架上,请你们每人拿一只袜子,找到它的好朋友.把它们夹在一起。你们愿意帮忙吗?

(4)幼儿集体游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寻找的过程。

师:袜子都晾好了吗?袜子一双一双晾在一起了吗?

集体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收手套。

(1)介绍游戏玩法。

师:今天妈妈很高兴,大家都很爱劳动。瞧,妈妈洗的手套也晒干了,我们一起把它们收下来吧。什么样的手套放在一起呢?把同样的一副手套用夹子夹起来放在篓子里哦!

(2)幼儿操作,迁移匹配袜子

的经验,将相同的手套放在一起。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双”(一副1)。

(3)相互检查配对结果。

师:都放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有没有都放对。

4.结束活动。

师:谢谢你们帮妈妈晾了袜子,还收了手套,我们穿鞋子回家吧。我们脚上两只鞋子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找两只一样的鞋子穿起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