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用的记忆方法

来源:文书网 2.68W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生物常用记忆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记忆方法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

一、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

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怎样发生的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除了上述三点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换回优异的生物学习成绩!

二、高中生物的三个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生长,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原理的掌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高中生物常用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

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

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

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

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课导入

摘要: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导入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导入、高中生物、学习兴趣

一节新授课,一般包括导入、讲授、巩固等环节。作为“序曲”的导人在新授课中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入的好坏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步入课堂,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所学内容,对提高一堂课效率、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结合本人比较浅薄的教学心得介绍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温故而知新,精心设计提问

“温故而知新”就是强调了知识的循序渐进,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抓住重点知识及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样,既延伸了旧课,导出新课,同时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有利的氛围。由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可先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特点。然后这样引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能量并不能重复循环地利用,但生态系统却仍旧能保持稳定,正常运转,这是因为太阳能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但物质却只能来自地球本身,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大量物质如:氧、水、碳、氮等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呢?从而引出“物质循环”。这样导入,实现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自然过渡,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效果很好。又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提出学生旧的认知──“人和动物会生长的原因主要是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然后再进一步激起疑问:植物体为什么也会生长呢?这样就为“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生长素”的引入做了铺垫。

先温故而后联想到新,这是一种传统的新课引入方法,恰当的设计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同学们带着疑问听课,自然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

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生物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和历史素材等。

例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中先举出日常生活重常碰到一些现象如“无论在菜场或是在家中,新鲜的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焉了,为此我们往往把蔬菜放在清水中,白菜又会变得硬挺;原本大大的萝卜条放在盐水中后变小了”,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高一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这样导入:2004年春天,安徽阜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展示相关新闻、图片和数据统计)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婴儿每天食用的奶粉。经检验,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12%—18%。此外,当然还可以从近期大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来导入新课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为什么奶粉里有大量的三聚氰胺?──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所以三聚氰胺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通过学生都了解的.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这节的热情。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引人入胜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处处渗透,巧妙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就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2分半钟)──葡萄糖的燃烧实验(展示葡萄糖在通入氧气情况下加热燃烧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观看视频后,接着引导学生写出葡萄糖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细胞呼吸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巧设矛盾,激疑诱思

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巧设矛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围绕矛盾提出的疑问,积极开动脑筋,琢磨思考,主动地去探求教材中的新知识和新问题。

如讲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特点,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可以这样导入:多媒体演示下图并讲授:每个人都是由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来的,那么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当中如果遵循有丝分裂的特点,结果会怎么样呢?学生的思维马上就被这一疑问所吸引,并积极思考。教师根据这一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结论:如果遵循有丝分裂的特点,那么人的染色体数会成倍增长,不符合实际,从而产生矛盾。所以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一种新的分裂方式代替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然后导入新课。这就是教师巧设矛盾,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创设情境,制造矛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五) “问题探讨”导入,活跃思维

利用教材上的“问题探讨”导入,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时,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会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应做出必要的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当然不一定在这一环节都讨论地非常清楚,主要目的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讲到《群落的演替》一课时,利用问题探讨(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来导入。火山爆发后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出现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此时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此地的所有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可以)然后到了1934年,动物增加到880种,植物逐渐茂盛起来,形成了小树林,继续提问:“此时的小树林里所有的生物是不是一个群落呢?”(是) “那么这两个群落是属于同一个群落吗?”(不是,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关系都不同了。)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而自然地导入群落演替的概念。

(六)生物史导入,受益匪浅

利用生物科学史、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生物科学史资料或科学家的故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学会创新,有助于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节时,可以介绍克隆羊“多莉”身世,通过Flash(多莉羊产生)展示克隆羊的诞生过程,提醒学生边看边思考:“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在哪里?”由此导入新课。

二、结语

随着新教材的广泛使用,人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然而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篇篇有异、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把握时间,认真学习,为将来的路奠定基础,为学子整理了“生物知识点归纳”一文:

生物知识点归纳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

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

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

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

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

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语句: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4、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5、能够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

6、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创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7、当代生物学的主要朝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已达到分子水平;宏观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

8、生物工程的成就a、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b、农业:抗植物病毒、两系法杂交水稻、转基因鲤鱼、抗虫棉;c、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和超级菌。

9、世界五大问题: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