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源:文书网 3.05W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因此,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生要注意区分这些知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二、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初一上册必备生物知识

生物体的组成

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过程:(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3)每条染色体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4)细胞的两端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5)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4、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

6、组织——

7、人体的基本组织:

8、器官——

9、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0、系统——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人体有八套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1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2、单细胞生物——

13、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

14、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5、草履虫的形态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此外还有食物泡、伸缩泡等结构 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形态特征:体长150~300微米,像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 运动方式: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主要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生殖方式:细胞分裂

  初一生物知识点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