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反思

来源:文书网 6.71K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养花》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花》教学反思

《养花》教学反思1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语言朴实感人,文章结构明晰,再加上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基本上都能自主学习了。

文章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从养花当中得到的乐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视为养花的乐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我们都好理解。可“有忧,有泪”怎么会成为养花的乐趣的呢?课文到这里似乎充满了矛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所在。然而这一难点在学生的质疑中解决了。

“课文中说养花的乐趣,可却提到‘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这是不是不扣题?”将问题抛给学生,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讨论解决了:

全家几天没有笑容是因为他们很伤心,难过。从“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中,感受到的。死了一些花居然还去仔细清点一番,详细了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种;居然全家人都好几天不开心,足见他们的伤心程度。那是因为什么而使得他们如此伤心呢?一切都缘于对花的.喜欢。通过这个看似伤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了。就像跟你亲如伙伴的小狗与你家的某只鸡受伤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心疼正是因为心中有爱。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养花》教学反思2

《养花》一文讲述了作者老舍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老舍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作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还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育花之理”,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

在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思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重点抓住这样一个环节展开:文章怎样围绕着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

教学片段: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

板书: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1. 说说你怎么理解“乐趣”这个词语?课文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2. 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乐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

4. 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A. 指名回答

B. 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5. 自读第7自然段

A. 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

B. 指名回答

C. 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3、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

4、通过指导第2自然段,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5、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写养花的乐趣,但这些内容学生有的自己能够归纳出来,有的归纳不出来,如何指导他们归纳每段的段意,从而按自然段来编写提纲是我教学中的重点。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和“付出劳动之乐”是课文的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养花的.乐趣”来写的,那么我应先让学生首先有个明确地认识,即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抓住一头一尾两次提到的“养花的乐趣”的句子,来体会文章的主线。通过比较这两句的异同,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头尾的相互照应,确立课文中间的内容是具体说明养花有哪些乐趣的。再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归纳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学后面的内容。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教学方案,初步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两次“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我还将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细致研究教学设计,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语文课更加生动有效。

《养花》教学反思3

一、通过朗读,体会养花拳乐趣。

第一节,一边朗读,一边找出叙写作者爱养花的词句。第二节,通过引读,了解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的原因。第三节,抓住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要求想象作者写这些词句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心情。

二、引导剖析,领悟养花的.乐趣。

第四节是全文重点,要求轻声读课文,说段意、分层次,讲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辛勤辛勤操劳,有益身心。接着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有腿病,养了那么多的花,还要搬进搬出,是不是自讨苦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真理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真理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运用类比,理解养花的乐趣。

第五节,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列举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设身处地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第六节,讨论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费,菊秧被砸,全家都几乎没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友人交换品种,群花放时,常常邀请好友饮酒赏菊,那么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呢?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进行比照,体验作者爱花的情趣。

四、总结全文,全面领略养花的乐趣。

第七节把分析课文与总结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味养花的乐趣。

《养花》教学反思4

本文是总复习中的一篇文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欣赏作者遣词造句中用词的准确,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特别是文中的一个否定句和一个反问句,采取了将句子进行比较,如: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与多得些知识是一件好事,进行比较;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进行比较,体会到文中的否定句和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去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学生受到语言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思想,结构,到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但是,在我班教学进行初读课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语言,整篇课文如同在报流水账,似乎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名家名篇相差甚远。

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又专门选取一个自然段(第四段),去感悟整段文字是如何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地进行叙述的,再到全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得很有层次,不仅是自然段,而且全文同样前后顺序安排的清楚得当,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使文章清晰明白。

通过分析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安排好文章的材料,如何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看似报流水账的文章,实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语文的学习,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我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这一重要的句子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通过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把“双基”的训练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还能起到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指导学生写小练笔,(你有什么爱好?又是怎么做的?等)模仿文中的格式,口吻去写,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养花》教学反思5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寻着让阅读教学最大功效的服务于学生的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力求使课堂教学别具特色。在《养花》一人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形式:

1、抓住中心问题,统领全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养花的感受,从而引入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出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答案:第一次是因为作者摸着了养花的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让作者觉得有意思。第二次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得有意思。这也正是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2、找方法,突破难点。文章中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3、在课堂上,我也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4、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汇所做的事情?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蚀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地参与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

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时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养花》教学反思6

《养花》一文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养花》教学反思7

这是老舍的名篇,层次分明,文字隽永。

这一课的学习,我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是全文的总结段开始入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有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找到总结句后,扣住“乐趣”二字,进入课文:课文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乐趣?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去概括,了解到作者写了增长知识的乐趣、锻炼的乐趣、分享的乐趣,但说到第六自然段时,他们都不说了。我一再追问“还有吗?”于是这时有人在下面小声说:“伤心的乐趣!”我捕捉到这个小小的声音,把它放大,并补充了一句:“如果在下一个单元考试时,如果你在写搭配时,写下‘伤心的乐趣’我一定给你一个大叉!”孩子们开始笑。这时,邱博辉冲出了一句:“我觉得没错吧,课文中说‘有笑有泪’,这个泪不就是伤心吗?”通过一番碰撞,大家都认同了文中第六自然段中所说的“难过”也是养花的乐趣之一了。“为什么难过与伤心也是一种乐趣呢?呆会我们学完课文,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我顺势引着他们进入了课文的品读。

在品读第六自然段时,孩子们谈到了作者通过几个数字的列举,写出了一家人的.心疼,也写出了大家对花的喜欢。课前留下的难点在学生的发言中没有被突破。在小组交流结束后,我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有笑有泪’,笑当然是乐趣,但是你是怎样理解‘泪’也是乐趣的?”学生的回答始终围绕着因为伤心,所以会更加小心,或是会更加小心,这样会把花养得更好来体会这种“乐趣”,最后,我打了一个比方:大家喜欢爬山,可是如果每一座山都像一个大长方体一样,没有山谷,没有巅峰,没有一点儿起伏,你会喜欢看吗?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只有有喜有忧,有得意,有失意,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生动,也才会让我们人生的体验更丰富。”说完后,我看到有些孩子有些迷茫的眼神,我突然明白,学生的生活阅历限制了他们对这番话的理解,所以对这一点,我没有作过多的要求,我想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当他们以后再有机会读到这篇文章时,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了。

《养花》教学反思8

《养花》是一篇关于养花的教学文章,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养护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养护花卉。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讲解。文章中提到的养花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而对于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如花卉的疾病防治、花卉的繁殖等,文章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如果读者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养花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

其次,我认为这篇文章缺乏实用性。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养花的基本知识,但是并没有对具体的花卉进行介绍和分析。由于不同的花卉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养护方法,因此如果读者想要养护某一种特定的花卉,这篇文章并不能够提供太多的帮助。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较为简单,缺乏文学性。文章中的语言较为平淡,缺乏生动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因此读起来比较枯燥。如果能够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介绍养花的知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会更强。

总之,虽然这篇文章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篇不错的入门教材,但是如果想要深入地了解养花的知识,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如果能够通过更生动的语言表达来介绍养花的知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会更强。

《养花》教学反思9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者开头强调腿病如何严重,接着却讲“我可得感谢它们”,让人悬念骤起:“为什么要感谢它们?与腿病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一气呵成的叙述,让人不难看出,“看”“写一会儿”等词语的反复,表面觉得单调与乏味,实际上,这种机械的劳动“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同样,下文的“腰酸腿疼,热汗直流”显然不是作者故意渲染劳动的痛苦,而是突出苦中有乐的乐趣。片段最后点明了中心,意味深长。作者本可以说“这就是真理”,却以反问句来收尾,因而使语意更明确,感情更强烈。教师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在学生的作业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见效。例如《养花》一课中出现的“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中的“须”,很多学生就与“需要”的“需”混为一谈。教学中,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需”,而用“须”。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但明确了两字的异同,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老舍用词的准确。更可喜的是,在后来的作业和考试中,同学们都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字。

《养花》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养花》教学反思11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带领学生精读文章前,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1。: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安排材料的。2。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体会。

一、课前预习有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了好几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猫》,《林海》,《草原》,对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教学前,我只是让学生课下去回顾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温他的作品,并没有像原来那样花大量时间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疑问。预习中学生对课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问,这也正与文章内容有关。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他腿病的有关情况,为准确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抓住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在第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理请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养花的感受,从而引入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出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为作者摸着了养花的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让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二次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这也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难点。

文章中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课后练习,突出重点。

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老舍先生以()为主线,先概括的说明我(),再分述(),最后点明中心()。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在精度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好,并且按照:“我喜欢(),它可以(),可以(),还可以(),这就是()带给我的乐趣。”这样的形式来说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本课的教学,对文章中一些语句和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入,如第三自然段的“像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应该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做的;第四自然段的抢救花草,应该让学生想想当时的场面,或者做一做动作,体会体力劳动的不容易。2。理解体会语句的方法还是不够多样。应该多寻找一些适合于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这些,在教材的理解上多下功夫,尝试运用更多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养花》教学反思12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

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养花》教学反思13

《养花》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第一篇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参考“综合复习”的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2、检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自读自悟,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表达其中的乐趣。

在这节课中,我以飞花令引入课题,孩子们在诵读描写花的诗句中开始了学习,接着交流了作者的相关资料,尤其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语言朴实、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蕴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课文是个很好例子,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许多细小的美。

课件使用,音乐的播放,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孩子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作者对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这节课中我还使用了结构图来帮助孩子们梳理文章脉络,导图的方式可以延伸到其他章节的学习中,这样,孩子们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进行归类和分析。

《养花》教学反思14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这种教学的不足是:

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就乐趣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

第三,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

《养花》教学反思15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趣》。这篇文章充分发挥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其“形散”表现在,从“我爱花,也爱养花”入手,大致写了老先生选花、养花、赏花的事儿,其中又穿插了养花的目的、养花的伤心事,最后落脚在“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继续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上。随心而发,随性而为,没有一个特别明朗的脉络结构,而且第一段的“我爱花,也爱养花”和最后一段的“养花的乐趣”两句是学生寻找中心句时容易混淆的两个句子。总之,中心不明确、脉络不清晰。其“神不散”又表现在围绕一个“爱”字,写老先生爱花、爱养花的.一系列有关的事,字句平实,却处处见老先生高雅的养花之乐。

在教学《养花》时,我的第一课时目标设定了4个:

1、检查生字、课文的预习;

2、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3、了解文章中心思想;

4、品读选花的段落。

都顺利地完成。这节课被陈主任听课,课后她提出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学语文,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还应当有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不然语文学习就太流于表面。也同时提出了修改建议:在第二课时,抓住最末段的“忧”与“泪”深入理解为什么“忧”与“泪”也会成为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理解。

在第二课时,在“从哪些语句可见老舍先生爱花、爱养花”这个大问题下,刻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搬花搬得筋疲力尽也“有意思”,为什么菊秧被砸死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养花的乐趣。在这两处的铺垫下,最后一段出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时,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因为爱,所以喜悦忧愁、欢笑泪水都是难得的快乐。

当学生的感情体悟深入到这一层,他们在生活中享受自己的乐趣时,成功了自然欢喜,遭受挫折了,也能有一定的承受和应对的能力了。学语文,容易在知识的层面简单,不要忽略在精神与情感的海底去深刻,切记切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