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表演”视阙下的段子文学论文

来源:文书网 1.36W

  一“段子文学”概念的合法性

“观展/表演”视阙下的段子文学论文

段子文学是否值得研究,其首要任务是确认段子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归纳学界“段子文学”概念出现的主要情况,可以发现,“段子文学”的概念主要运用于如下层面:其一,肯定段子是文学。第一,段子是文学作品,其内涵是指民众就民生热点创作的健康幽默、针砭时弊的各类短信、妙文、调侃、潮语等文学作品。第二,段子是一种“泛文学”或俗文学,尤其在当代文学发生一系列转型过程中,段子是文学走向泛化的表征,集中体现了当代俗文学精神。换言之,以校园民谣和网络笑话为代表的段子,让人们在欢笑中思索、喜悦中深刻、愉快中学术……在揶揄、自嘲中找乐子,戏谑中带着憧憬,这样的“段子”,正是俗文学的特色。第三,将段子文学作为文学范式运用。例如,针对纸质的文学期刊与书籍被电子媒介部分取代,有人提出“应该看到手机和阅读器上充斥着段子文学”,需要正确对待之。又如,随着系列段子书结集出版,“没有任何长篇大论的玩意,都是短平快、奇趣逗。论坛、博客、微博,这些网络载体让‘段子文学’渐成气候。”可以说,段子文学成为和传统文学相对应的文学范式,逐步进入文学的主流场域,分流了传统读者,正如安波舜所言,文学阅读出现分化,“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也就是全媒体上的段子文学将制造大量的草根文学和作者,以点击量和下载流量为商业目的的创作将堂而皇之地进入文学的殿堂。”

其二,反对将段子等同于文学。有研究者认为,“小说是小说,‘段子’是‘段子’,文学是文学”,要让他们保持各自的独立和纯粹。“文学有文学的尊严和使命,不容诋毁”。既然段子不是文学,那么,黄段子更不是文学。“黄段子与文学没什么关系。你想,黄段子能算小说,还是能算散文、诗歌?肯定都不能算。如果说有些黄段子带点文学性,那也不是文学本身的罪过。”这些论断从不同方面否认段子文学的存在。

就文学特质而言,“段子文学”概念也具有理论上存在的合法性。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本质论断创造性回答了文学的内在特质问题。正如冯宪光所言,“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新,它把意识形态与审美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学的基本性质。”灛伂屓绻采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分析方法,段子文学的本质也是审美意识形态。换言之,段子文学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同时,段子文学也坚守了文学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其内在的艺术特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观和中国传统文学观具有内在的汇通之处。孔子曾提出诗歌“兴观群怨”的文学艺术观点,他从文学功能上指明了诗歌具有反映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同时又从审美角度重视文学欣赏的心理特质和审美特性,可以说,孔子比较全面地接触到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和认识作用以及社会效果等特征。不难发现,当代段子文学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学的内在质素,而且通过现代科技传播技术强化了这一特质。“段子文学”的概念内涵,也应该从意识形态和审美的互文性关系进行理解,现代传播媒介并未解构这一特质,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此种特质,本文所要论述的段子文学的“观展/表演”即是例证。可以说,在文学理论层面上,“段子文学”具有理论上的合法性。

  二“观展/表演”视阙下段子文学的开拓创新

“观展/表演”理论是研究传播受众的第三范式,广泛应用于传媒研究,而在网络文学研究中较为鲜见。事实上,将“观展/表演”理论由传媒研究转向网络文学研究,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加充分反映段子文学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是如何承传、吸纳乃至凸显传统文学的特质。

尼古拉斯·艾伯柯龙比和布莱恩·朗赫斯特在共同撰写的《受众:展演和想象的社会学理论》一书中提出“观展/表演”(SPP)范畴。灛伂嵥们在书中批判了伯明翰学派的收编/抵抗范式(IRP),在他们看来,SPP是对受众性质以及受众经验中所出现的一些变化的回应,能够解释受众的新变化。围绕“观展/表演”范式,他们提出了三个主要子概念:第一,扩散受众。两位学者认为,当代媒介影像的大量渗透、入侵日常生活,使得无人能够逃脱受众的位置,人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受众。第二,观展。他们提出,表演组成了世界的要件,所有万物都是为了被注视而表演,观展包含“看/被看”与“观看凝视/公开展示”的意涵。第三,自恋。自恋不只是个人的心理状态,而且是整体的社会文化现象,“自我中心”是构成奇观社会的要素,阅听人认为自己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每时每刻皆被注视着。同时,自恋包括了人们会认为自己受到注目而在他人面前进行想象性的表演。以上三个概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一种循环的“互文性”关系。段子文学在生产、接受、传播、消费过程中都存在尼古拉斯·艾伯柯龙比等人所言的三个子概念,笔者以此理论考察段子文学的“观展/表演”行为。

  三“观展/表演”视阙下段子文学对传统文学精神的持守

段子文学呈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然而在努力创新的同时,段子文学还具有保守的一面,那就是作为网络文学家族的重要一员,它在某些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学的元素和观念,甚至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文学趋同。因此,本文以“观展/表演”理论为视角有利于揭示段子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无论如何发展,皆离不开文学精神的共有家园,正如著名作家阿来所言,网络文学创新应基于传统来发扬光大,既要看到新的生产方式,精神上又不能割断和传统的联系。灛伂挾巫游难г诰神上继承了传统文学的诸多元素。

其一,观展/表演中的“文学性”生成。参与者的观展行为形成了诸多分散的作品,就文本的存在方式而言,表面上以碎片化方式呈现,但“观展/表演”行为却具有内在连续性,尤其是相同题材的不断延展。结果是,文学特质在参与行为中不断产生,思想内容不断拓展,文学修辞不断得以变换,因此,段子文学的文学特质一方面由段子自身的文学艺术手法生成,另一方面则主要通过参与者的话语实践得以实现,这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杂文的`文学性。

如何认识文学性,汪卫东认为文学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实践,文学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呈现或者被指认出来的,文学的历史实践构成了文学性的要素,当下的文学实践又不断地改变并且开拓文学性的构成。”汪卫东研究了鲁迅杂文的文学性,提出“杂文的文学性,难以把它作为既有的、具有自然本质的中性客体,从对象性的观察与分析中提取出来。只有从文学行动入手,杂文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性才得以呈现。”鲁迅杂文的文学性集中体现于鲁迅对于“我们对现实与自我的认知,使沉溺于传统惯性的存在变为陌生,同时展开现代生存的新的可能性。”灛伂摱巫游难彩侨绱耍它在精神向度上不断走近杂文精神,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而且将文学变为一种参与行动,呈现一个整体的文学性,其集中之处则是对当下社会人生及其观念的批判、未来社会人生状态的理想探索。

在以上样本中,a至d段子对生活状态的讽刺、e段子对功利人性的批判、f至h段子对虚伪人性的反思、i至m段子对冷漠人性的鞭挞,无不显示段子文学通过观展/表演的方式介入现实、批判现实,进而追求理想生活的文学特质,因此,段子文学和杂文一样,坚守了传统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艺术性的统一性,其文学性体现为一种行动的整体文学性。

其二,自恋中的文学认同。格非说:“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有时还需借助于__文学研究和批评),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在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作家采取怎样的叙事姿态,使用怎样的技巧和语言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对自己读者的想象与设定。”灛偓娫谖难Т醋鞔统中,作者和读者的相互认同是文学获得存在价值的重要途径。段子文学参与者的自恋心理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成为创作者和读者相互认同的重要心理基础,不仅模糊了创作者和读者的界限,而且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需要,推进读者对创作者的反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