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随笔周刊第五期

来源:文书网 3.29W

也许中国人向来缺乏其他民族所具有的某些优秀的品格,却惟独不缺少勤劳。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样勤劳奋斗、生生不息的民族,无论是在鲁迅所说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还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勤劳和贫困一直像黄藤树缠绕大树一样缠绕着中国人。从来都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中国农民,其生存状况完全如胡风所描绘的:“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死,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倘若勤劳能换来富有,那么它就可以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然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们却没有这样幸运,贫困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状况。

中学随笔周刊第五期

唐代诗人李绅有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它所反映的不只是唐代农民的命运,其实也是几千年中国农民的命运。中国农民的勤劳是中华民族的`性格最典型的体现。

勤劳,它已经作为一种性格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更像一张张标签,紧紧地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脸上。它所昭示的是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与人民生活的困苦。勤劳不是我们的骄傲与光荣,而是我们悲哀的宿命。中国人何时才能从这一宿命中解脱出来呢?

老魏点评:

这篇文章虽短,却写得沉重有力。特别是引用的胡风的话,更是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中国人是勤劳的吗?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懒惰的民族,能偷懒就偷懒,无论贫富,概莫能外,包括我们。

因此,中国人的勤劳,乃是一种被动的勤劳,是奴隶乃至于奴才的勤劳,一旦有机会做主子,他们的懒惰于对社会财富的浪费,便会到惊人的程度,看看今天的就知晓了。因此,中国人从来没有从劳动中获得过快乐,获得过真正的创造的愉悦。直到现在,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世界工厂里,据说每年在深圳,机器要吞掉上万根指头。

因此,要从被动勤劳的宿命中解脱出来,恐怕首要的是精神的解放,思想的自由。惟其如此,潜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创造力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到那时候,中国人就不仅仅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更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

睁着眼等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