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来源:文书网 6.17K

、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这叫“以经解经”,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2、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就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个人认为是如此,也需明天我又有新认识,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4、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

5、“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

6、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才大大的抬头。……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这样就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8、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9、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爱。

10、一个人有真性情,就不会犯上作乱。

11、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呢?“君子务本”。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2、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

13、我们作学问要踏实,不能“巧言令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去做,这叫做“忠”。

15、传不习乎?老师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16、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作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7、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老百姓自然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

18、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为了作学问,把自己的妻女或者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

21、“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

22、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23、能够做到这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4、“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

25、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

26、“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

27、“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28、“过则勿惮改”,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9、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0、《礼记》是我们文化的`宝库,也是过去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里面包括了现代的学问: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什么的东西都有,乃至医药、卫生,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都有了。

31、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

32、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

33、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温”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说诗教的精神。

34、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直到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事故人情,要知道远大。

35、所谓敦厚,对别人的缺点,容易包涵,容易原谅,对别人的过错,能慢慢的感化他,可是他并不是一个迂夫子,那么才是“深于诗者也”,这样才算是诗的教育。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6、“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

37、人和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

38、“大小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玻

39、由宗教而哲学,而科学,是今日西方文化发展的步骤。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