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文书网 2.65W

《孔雀东南飞》是两汉乐府诗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女主人公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聪明,美丽,性格坚强,终于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长诗开篇就点出了刘兰芝的优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这么一个贤淑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并且具有良好家庭教养的女子.怎么会成为婆家谴归的对象呢?况且,刘兰芝也是外貌出众."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更让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委.

从刘兰芝的口中得知,原来是焦母蛮横无礼,无论怎么样,就是看不上这么好的一个媳妇.总是用一种挑剔的近乎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刘兰芝."此妩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恐怕是焦母在刘兰芝刚进家门的时候,就已对刘兰芝有意将其扫地出门了.不知是何原因,待到今天,两人之间的矛盾才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长诗中没有提及焦仲卿的父亲,我想家中大权在握者非焦母莫属了.焦母之所以对刘兰芝如此忿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刘兰芝太过于聪明能干了.焦母怕她会动摇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于是不顾儿子的幸福,决意遣送刘兰芝回娘家.另为其谋娶.不管怎样说,从焦母安在刘兰芝身上莫名其妙的罪名和她无理的要求当中,其蛮横无礼的形象已经十分鲜明,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独裁者.

刘兰芝此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形态"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归."既然婆婆容不下媳妇继续待在家里.何必还要忍气吞声,寄人篱下,更不能被焦母休媳还家,污辱自己的名声,还不如自己先作决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表现出刘兰芝性格坚强,勇敢,具有强烈地反抗精神的一面.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敢于作出这样决定的女子,真可谓少之又少,不光要有勇气,还要有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因为她们的敌人是"吃人"的封建礼教.就象20,30年代敢于摆脱包办婚姻,而自由恋爱的男女一样,刘兰芝是一个无畏的战斗者.

在她被归遣的当天早上,刘兰芝并没有表现出平常女子那般哭哭泣泣的样子,而是神态如常,镇定自若,我猜想她此刻的心里也许正在想:我今日还家,也要体面异常.怎么进的焦家门我同样也要光彩照人的出来.不能让别人见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可见她思谋已久,用心良苦.而且临行前,还上堂前去辞谢阿母.历正辞严.却也是字字句句入情入理,丝毫看不出有低声下气的感觉.如果,刘兰芝在当今这个时代,她亦然是一个出色,优秀的独立女性.有自己的追求,理想和主张.思想先进,决不会附会于谁,当是职业女性的典型代表,若称之为"白领丽人",我想决不为过.

刘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也是令人敬佩的。这也是她性格中多方面因素使然的结果。在她被归遣的前夜,与丈夫彻夜长谈,共叙离别之情,两人都感觉难舍难分,但焦仲卿固守"母命不可违"眼看与爱人分别,却又无能为力,只知道"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倒是刘兰芝来安慰他,把自己身边的物件,悉数送给焦仲卿是言"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在刘兰芝回家的路上,与焦仲卿相别车中的一席话。"君当作磐石,妄为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句句掷地有声。"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可见二人感情深厚。

待到刘兰芝回到家中,太守和府君的媒人相继来说媒,刘兰芝都是毫不犹豫的回绝了。"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说的斩钉截铁,不留丝毫商量的余地。后来,在兄长的威逼下,刘兰芝假意答应了府君那边的婚事,只作权宜之计,迎亲的前一天。刘母不解女儿心事,还来催促她"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还有些责怪她的意味,可是刘兰芝却是心急如焚,忧心忡忡。"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奄奄日欲瞑,愁思出门啼"在焦家不曾落泪的她。现在却泪如雨下,表现出她只可为情落泪的心理。也就是在这一天,刘兰芝脑子里已经产生了一个无奈的念头,就是要以死殉情。她以产生这个想法,便无人可改变了。等焦仲卿知道刘兰芝要改嫁了,急匆匆地前来与她见面。刘兰芝便告知他自己的想法,"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果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现在,刘兰芝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喜悦,还是悲伤,甚至是恐惧。无人知晓,也没人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我想,她肯定是抱着甜蜜而美好的幻想去赴那个生死盟约的,最后在甜美的意识里,悄然断了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