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范文

来源:文书网 5.55K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即将开始,我正给孩子们分配区角,当我说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美工区、建筑区、语言区……”时,高鹏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玩橡皮泥!我要玩橡皮泥,”我的话被他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就在这时忽然又听到一个声音:“你等一下好了,老师会给你安排的,等一下我和你一起玩好吗?”当我的目光朝向那个声音的时候,我看到是开心,这时已经有更多的孩子开始说话了:“是啊是啊,老师会安排你的,干吗这么着急啊”,这时,我看见高鹏低下了头,不再说话了。于是我答应了高鹏的这个请求,同时也把开心安排在一起,从游戏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们玩得很快乐,很开心。

中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分析: 这是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事件中我们发现,幼儿是主动的,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想法能够大胆地说出来,希望得到满足。而同时又有孩子出来,及时纠正和指引了个别幼儿的行为,充当主体的位置。这表明孩子在活动中有了共同合作、游戏的意愿,发挥良好的社会交往特性。而教师此时也扮演了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孩子的想法给了回应。在这其中教师观念转变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游戏空间,从而建设良好师生关系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案例反思: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教师应在区域活动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一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师应该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纲要》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