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通用13篇)

来源:文书网 1.36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通用13篇)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

“疫情紧急,让我去吧,我对那个村比较熟悉……”张家界市永定合作桥卫生院医生张同志对刚碰完头的政府工作人员说道,来不及吃早餐,便投身到防控一线。乡村医生,一个平凡的岗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坚守岗位,践行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保一方净土。

大年初二,合作桥卫生院接上级通知,要求全员返岗,取消休假。正在休假中的张同志接到通知后,主动要求前往一线,于第二天清早包车前往医院报到,随后跟随政府工作人员下村摸排湖北籍(部分武汉人员)返乡人员,主动承担覃家山村及八家村共21人监控任务。在此后的一个多月中,跟随政府工作人员坚持每天进村入户,摸排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等,从未间断,为了准确掌握准确信息,有时工作至天黑,曾连续吃了上十天的方便面当晚餐。疫情当前,防疫物资紧缺,在没有穿戴防护服、护目镜的情况下,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返乡人员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赠送温度计等。

在摸排期间,一返乡人员家属邓某因受凉以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等症状,鉴于患者年龄达85岁,又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又是武汉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属于易感人群,于是建议在家治疗,张同志不辞辛苦,每天2次,往返几十公里,坚持送药到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直至患者痊愈。不久后,一村干部张莲英因抗疫工作劳累,头疾复发,头痛欲裂。当时张同志恰好在此村给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于是从随身所带的药箱中取出银针,给与针灸治疗,患者症状立即消失。“感谢张医生给我治好了头痛,我才可以继续和你们一起摸排下队了”村干部张莲英对政府的工作人员说道。为了更好的抗击疫情,专心救治病人,张同志以院为家,坚守岗位,离家二十天从未回。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考虑到医院人力不足,病患较多,曾两次主动推迟休产假,缩减产假,要求生育后返回到工作岗位。张同志扎根基层、恪守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受到一方百姓广泛好评。

张同志的先进事迹只是此次抗疫中农村基层医疗工作者的一个缩影,疫情还未结束,责任重于泰山,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党员医生”。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2

儋州市那大镇卫生院院长李同志,30年来先后在儋州市6家基层卫生院任职过。“在基层平凡岗位,开拓出一番百姓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这是李同志坚守的信条。

1991年,李同志从海南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因其在腹外科、内科等领域的出色表现,被儋州市卫生局选拔为“医疗骨干”,于2001年选派到基层医疗机构锻炼,先后在儋州市新州镇卫生院、木棠镇卫生院担任院长职务

2008年,李同志曾有机会调回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但当时正值卫生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各地卫生院都面临优秀管理人才短缺的局面,李同志选择留在了基层。

连李同志自己都没想到,在基层医疗机构,他一干就是30年。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口碑,职工和病患的高度认可,让李同志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2年,李同志获“全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李同志获评“第五届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2021年,李同志被授予“儋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同志表示,自己的工作经历,让自己更加坚信,站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是医务人员应该做出的选择。

2001年,当时还在新州镇卫生院工作的李同志,也曾因基层医护人员工资水平低,技术难以得到提升而焦虑、困惑。为改变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有难度手术的局面,他带头走上手术台,主刀进行肝胆手术、甲状腺手术等。手术的不断成功,让新州镇卫生院的口碑也树立起来。李同志借此推动技术引领,机制创新,科学管理,鼓励有能力的医护人员站出来,充分激发了众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卫生院扭亏为盈。

2019年,李同志被任命为那大镇卫生院院长后,着手抓学科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更推动了卫生院的数字化创新。诊疗服务信息化,让那大镇卫生院在各种任务执行中经受住了考验。

李同志常对大家说:“患者对你是否满意,科室接待的患者量是否在稳步增加,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每一位医生的追求,以及付出的努力都是可以量化的。老百姓的认可,是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3

因父亲是一名中医,澄迈县永发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医师吴医师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萌生兴趣,立志要秉承父业,投身中医事业。2021年,29岁的吴医师正式成为一名中医医师。

大学毕业后,吴医师在海南省中医院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甲医院的临床经验给予了吴医师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2021年1月,入职澄迈县永发镇中心卫生院仅一个月,他就凭借自己的优秀诊疗能力,获得了当地不少患者的认可,并被医院正式任命为中医科负责人,开设中医科室,筹建中医馆。建制度,定标准,抓中药房管理,一切从零开始,这对吴医师来说,压力不算小。但吴医师鼓足了干劲,短短一个月时间,中医馆便开门问诊。

随后凭借良好的医术,他仅用了半年时间,让中医馆门诊量迅速增加,每天门诊接待近40个病人。除了本地病人,还有病人专程从文昌、琼海等地赶来。

2021年12月,表现优异的吴医师被正式任命为永发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当地一位贫困户阿婆,两侧膝关节骨质增生严重,走路都不方便。经人介绍,她来到了永发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找到吴医师。阿婆针灸治疗了50分钟,只花了8元钱。

“基层卫生院面对的多是常见病,多发病,一些病人讳疾忌医,小病不及时诊疗,往往最终拖成大病。中医‘简、便、廉、效、验’的特点渐入人心,用便宜的医疗服务价格解除患者的病患,是我们要沉下心做的事情。”吴医师说。

在吴医师的职业生涯中,他遇到一位影响他一生的良师——全国名老中医林天东。在林天东的引领下,他跟随海南医学院的专家们深入黎族村落,探索黎族医药的创新应用和开发,开展黎药的抢救性传承工作,并以编委的身份参与《黎族药茶文化》《海南黎药》《黎族医药概论》《黎族医药理论与实践》等各类黎族医药书籍的编撰。“海南是天然药库,有很多待发掘的宝藏,我想在海南本土中药材的发掘工作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吴医师说。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4

田医生,25年如一日,扎根太白县乡村卫生院,心系群众,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医生高尚医德和爱民情怀,获得了陕西省卫健委第五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的殊荣。

恪守职责 做好公共防卫

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重要项目。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创新有了动力和源泉。为了让辖区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优质服务,落实对辖区居民实施优惠项目的承诺,他与同事打电话或入户到居民的家中,动态地跟踪和掌握这些重点人群的近况,与他们随时保持沟通,并按时为他们做体格检查,进行健康咨询和生活指导,严格做到按时体检、随访和评估。有效降低和控制了辖区内群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为确保辖区内儿童免费接种顺利开展,他成立了镇公共卫生群,提前将接种计划发到群里,打电话督促没有及时来接种的儿童家长,了解情况,积极回应群众的疫苗接种问题,针对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给予耐心细致地解释和指导。

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做好公共卫生就是为民防病,他用自己的才能和暖心、贴心地服务,筑牢了基层公共卫生的网底,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疫情防控 做到冲锋在前

疫情防控期间,他负责武汉返乡人员的追踪流调工作,在一级防护的情况下,与返乡人员面对面接触,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旅居史等信息,对摸排上来的问题还要核实,有些返乡人员因为怕歧视和不想居家隔离等因素不如实告知相关信息,对不实的信息要再次上门核对,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对其做细致地解释工作,对其邻居做科普工作,劝导大家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对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隔离好自己也是对自己负责、对邻居负责,只有居家隔离,才能防控疫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群众问他:“疫情那么厉害,你怕不怕?”他说:疫情就是战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有担当,敢作为,身先士卒,冲到最前线。

至诚至真 关爱弱势群体

麻风病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作为一名麻风病防治医生要常常忍受歧视。许多群众听说医生下村调查麻风病线索,都像躲“瘟神”一样敬而远之,生怕自己和麻风病有啥关系而遭到其他人的猜疑,麻风病防治医生遭到拒绝甚至辱骂的事情时有发生。

2016年4月,经村医报告去查看1例疑似患者,患者听说是前来查麻风病,当时就对田医生和村医出言不逊。他试图上前解释,患者却将大门紧闭,门闩落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传染,田医生首先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向周围群众介绍麻风病相关知识,消除群众对麻风病的误解,澄清此患者尚未得到确诊,请求村民不要妄加议论。随后打电话给患者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和远嫁的女儿,细致耐心地做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最后与家属约定好时间,在镇卫生院由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做了详细检查和采样,最终确诊为麻风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献血24次 为社会传递温暖

说起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的情景,田医生记忆犹新,那是2003年的9月份,市献血办和太白县政府在桃川镇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当时由于干部群众对无偿献血的知识掌握不够,无偿献血的人很少,田医生积极主动报了名。当时卫生院同事说:你献血后怎么照顾你媳妇和孩子(当时小孩没满月,家里没人带)。田医生说:没事,参加无偿献血是献爱心、是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我身为医务人员,面对政府号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献血后由于没有得到充分休息,那几天他的身体很疲惫,不过他没有止步,一直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先后在宝鸡无偿献血20次,西安无偿献血4次总计9200毫升,已经达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标准。

田医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是如此的饱满而深沉,源自他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地奉献。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扎根山区,服务民众,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群众的满意。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5

古往今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卫生健康行业的职业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在镇平县老庄镇卫生院就有这样一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他的名字叫老付。

老付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虽然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有一颗热爱卫生健康事业的心和一副助人为乐的好心肠。多年来,老付在工作中不辞劳苦、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言行深刻诠释了基层卫生健康人的风采。他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12月他被国家卫健委、国家老龄办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他坚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弘扬「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促进人民健康贡献光和热。

甘于奉献任劳任怨

做为一名公卫人员的老付深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消除病痛,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于是,他积极参与义诊宣传活动,随访慢性病患者,和村医一道测量血压、诊断疾病、讲解防病知识等。有一些村民的年龄大了,记忆力、理解能力欠佳,他就反复解释,使他们明白。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群众逐渐对他产生了信任感、认同感。老付常说:“医生不分年龄、不论资历,只要有温度,能为群众的健康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都是群众心目中的好医生”。

自“健康南阳行﹒大医献爱心”卫生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为普及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老庄镇百姓的健康意识和自己保健防护能力,老付经常深入乡村、学校,从健康生活科普讲座入手,把专业的医学术语改编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生动形象的生活话术,让老百姓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行。此外他送健康马不停蹄,真帮扶不遗余力,总是冒着严寒酷暑走村入户到贫困群众家中为他们做体检,普及健康、医疗知识等,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和好评。

为了确保健康扶贫不漏一人,小康路上不落一户,老付经常行走在一条条乡间小路、沟沟坎坎上,利用周末、节假日、中午休息时间和群众不劳作的时间进行随访。有一次,在入户核查医疗保障工作时,老付了解到李家庄村李芝患恶性肿瘤,家庭困难。他就多次跑医院积极为其查病历,为她申请门诊重特大疾病报销,帮她办理慢性病卡,以减轻其经济负担。“防止群众因病返贫,这既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又是一种使命。”这是老付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经常说的'一句话。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付在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没有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他用多个日夜的坚守和奉献,为山区百姓奔波服务着。

乐于助人大爱无疆

“叔叔,太感谢了,你想的太周到了,我们正在为开学没有口罩发愁呢”。去年5月3日,老付专程再次来到镇平县的扶贫搬迁点——瓦罐庙社区他曾资助过的学生张荣荣和常丙焕们的新家,为她们送去了防护口罩。

老付有着男人的刚强,但生活中他却更具有善良、博爱的一面。他在完成好公卫本职工作外,还伸出援手救助他人,默默资助贫困学生8年。

那是2012年春季的一天,老付回到老家他的母校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探望,从老校长吴龙奇和张玉滚那里得知有几位学生家里非常贫寒,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于是老付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济困助学之路。

8年来,老付自己资助最贫困的张荣荣、张新芳和常丙换等人,救助的贫困学生从开始的每人每年600元、1000元,到后来的2000元,从没有间断过。有时侯因为工作忙,就让张玉滚老师代为给孩子们发放。

如今,老付资助的学生都已经上初中了,学习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去年,老付分别来到常丙换和张荣荣家里,再次给两个学生送救助款。两个学生和家长都含着泪水深情的对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给我们的帮助,使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挺过来,有学上!现在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家今年脱贫了,又异地搬迁到平原新家,也有钱了,你的工资也不多,以后就别再给我们资助了,我们会不辜负你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老付听到这样的话欣慰的笑了。

人间有大爱,医者有仁心。数年前,老付了解到老庄镇蒋庄村袖珍妇女黄慧群小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和聋哑丈夫一起艰难的支撑着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无钱为患病女儿治病后,就在中国人生杂志发表了一篇《袖珍母亲黄慧群弱肩挑起一个家》的通讯,在全国引起反响,一些爱心机构、社会爱心人士给黄慧群家捐款10万余元,救助了她们患病的小梦珂;他帮助远在黑龙江省65岁老人寻找到阔别六十多年的亲人;给雪枫办七里庄村彭爽救助大学学费,使彭爽获得了硕士学位,使她走出国门任教泰国。

2020年8月,老付在深入山村走访慢性病患者和贫困户时,发现农村有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需要拐杖和轮椅,他就积极与县残联联系,为老人们购买和申请免费发放的四脚拐杖、盲杖、轮椅等助残器具,他并自己开车去县城把这些助残器具拉回来分发给老人们。当老付把一台轮椅送到该镇秋树湾村双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罗英的家时,罗英的丈夫激动地拉着老付的手说:“我们全家人向你感谢!你给俺们罗英带来了行动上的方便!”他的善心行动,改善了残疾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使老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同时也在老庄镇营造了理解、关心、关爱、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老付是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也是平凡的,但平凡的事里充满了爱,他的善举更是为我们作出了爱的榜样。他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乐善好施、大爱无疆的精神难能可贵。他的爱,一直在播撒着、延续着……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6

xxx,男,57岁,现任大厂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高级政工师。多年来,他积极带领全院职工,投身于医疗改革,坚持不懈地加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近年来医院“两个效益”不断提高。4月下旬,全国“抗非”形势突变,南京市政府果断作出在南京市范围内确定4家收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南京市代市长蒋宏坤在视察大厂医院后,考虑到医院的规模、位置和综合实力,当场决定大厂医院为定点医院之一。院长xxx临危受命后,在紧接的医院改造、物资采备和抗非人员培训等巨大而烦琐的工作中,他作为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当家人,沉着迎战,奏响了一曲抗非凯歌。

4月27日中午,医院被确定为南京市收治“非典”定点医院。xxx立即召开了医院中层干部会议和党员大会,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并于当日下午4点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向全院职工进行动员,对医院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紧急成立了抗击“非典”领导小组,xxx任组长,制定了近10万字的《大厂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预案》,组成了抢救治疗组、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组,社区调查组等,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种流程图,工作井然有序,责任到人,为取得抗非的最终胜利绘制了蓝图。

sars病毒,传染性强,危险性大,医务人员感染率高,但xxx不顾年高体弱,毫不畏惧。在支部大会上,年过半百的他坚决请战:“我是医生,我带队,我先上”,主动请缨要求首批奔赴隔离病房。在他的影响下,全院职工纷纷向党支部和医院办公室递交了近百封“请战书”,要求到抗击“非典”一线去。根据区政府要求,5月3日,首批进入隔离病区人员将进驻隔离区,5月2日晚上9:00,他召开了一个不寻常的职工大会。过了一会儿,走廊里走来了一位步履轻盈,精神换发,头发理得很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谈院长,一脸斗志昂扬,一副备战的样子。他对家人淡淡地笑了一笑,没说什么。夫人心疼地说:“老谈,记住吃药,自已多保重!”。一句多么朴实而平常的话语,拉开了抗击非典与家人隔离的日子。在他心里装的只有医院、只有病人,唯独少了自己和家人。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7

今年42岁的张同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同志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同志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同志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同志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同志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同志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同志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8

李同志,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政工室副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滨城公安分局的一名老同志,李同志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分局领导担心防疫工作强度大,怕他身体吃不消。而李同志坚定地表示:“疫情面前,没有年龄大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必须冲在前线。”他被安排到市东派出所参与疫情排查随访工作。大年初一早8点,李同志第一个赶到市东派出所,落实“四包一”措施,主动配合办事处、卫生防疫部门深入辖区住户,对涉疫区返滨人员进行走访,发放告知书。一开始,考虑到他年龄偏大,所里分配给他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少。面对“照顾”,李同志对市东派出所所长张涛说:“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全局上下都盯靠在防控一线,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连续8天每天开展随访工作11个小时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测量体温,落实居家隔离措施5个小时跑了11个小区、22个居家隔离对象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失去意识,2月4日抗“疫”钢铁战士李同志被省公安厅记一等功。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9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同志。

走进刘同志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同志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同志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同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同志协调。

而此时的刘同志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同志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同志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同志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同志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同志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0

xx,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xx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xx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xx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并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xx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xx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景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最终,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xx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xx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xx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便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一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1

配制试剂、提取核酸、核酸扩增、核酸检测、报告分析……

2月24日,在潜江市疾控中心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王同志穿着“武装到牙齿”的密闭医学隔离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同志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师,有着丰富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与病毒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上十个小时。

面对疫情,陕西省第一时间驰援潜江,王同志便是第一批抵达潜江的病毒检测专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包括王同志在内的陕西省疾控中心5名专家抵达潜江后,稍事休整便进驻潜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队长刘东立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长,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丰富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验。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检测试剂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结果异常,无法判读。仪器也时有故障,影响到检测工作进度。刘东立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核对,排除仪器故障,经常工作至凌晨。经过多次摸索,终于优化了检测试剂,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若通过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须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检验员游帅乔说,把病毒核酸提取出来后,加入反应体系,再利用仪器将病毒核酸数量进行放大扩增,分析检测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一批标本按检测程序顺利完成需要近6个小时。

“实验室里每个人筋疲力尽,但从来没有一位同事喊过累。”游帅乔说,只要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能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这群来自陕西的专家已经在潜江战斗了25天,他们用专业、敬业赢得潜江人的敬意。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2

小王,男,1987年生人,2015年进入新华区卫生队工作,现任机扫科大班长。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期间,小王抱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每天凌晨2点起床,2点30到岗,仔细巡查每一条大街小巷,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将问题处理好。凌晨就开始工作的他,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早饭,便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他毫无怨言。在他心里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没有休息日,顶着烈日和暴雨,积极协调和督导,立足工作岗位,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创卫工作哪里遇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遇到阻碍,他就现身在哪里。他经常对同事们说:“作为创卫工作中的一员,我们要认真负责的把所有路段都彻底清理的干干净净,不留死角,要不折不扣的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交给的创卫工作任务。”

小王对待他驾驶的车辆就像对待他的家人和孩子一样,每天都把车辆冲洗的干干净净。为了车辆每天都能良好运行,他主动向修理厂的师傅请教车辆维修、保养的技术,在遇到车辆小问题的时候能帮助自己和同事们对车辆进行简单维修。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小王同志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环卫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13

xx,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xx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17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xx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xx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一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明白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理解治疗呢,他自我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便愉快的节日。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xx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xx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xx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当引xx为自豪,以xx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