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注册结构师施工工艺及流程复习资料

来源:文书网 2.2W

要想在结构师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复习好施工工艺及流程的复习资料必不可少。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注册结构师施工工艺及流程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2017注册结构师施工工艺及流程复习资料

  注册结构师施工工艺及流程复习资料

1、坚固耐用:

经过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完全能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施工工艺精巧,质量优秀,工程合格率为100%.胶粘剂30年老化试验耐久性能满足要求。粘钢加固后的结构试验,也证明强度和刚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和可靠的。

2、施工快速:

在保证粘钢加固结构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施工任务,并能根据业务要求,在不停产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施工,受到用户的普遍赞扬。

3、简洁轻巧:

与其它加固方法比较,粘钢加固的施工,干净利落,比较简便,现场无湿作业。完成加固后的结构外观不改变,比较轻巧,钢板薄,结构自重增加极微,不会导致建筑物内其他构件的连锁加固。

4、灵活多样:

粘钢加固法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解决生产上和生活上各种有关问题。粘贴钢板的方案多种多样,灵活巧妙。还可粘贴型钢、加固钢结构及砖砌体结构等。

5、经济合理:

由于施工快,避免或减少工厂停产时间,节约加固材料,与其它加固方法比较,粘钢加固的费用大为节省,经济效益很高。

  结构师考试复习资料

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在荷载下的受力变形和与受力无关的体积变形。

混凝土在单调、短期加荷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图14-1-3所示混凝土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是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变形、延性和受力全过程分析的依据。一般取棱柱体试件来测试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整个曲线呈上升段与下降段两个部分。曲线中最大应力值f ck、与f ck 相应的应变值ε0、以及破坏时的极限应变值εu 是曲线的三个特征值。应变ε0的平均值一般取为 2 .0×10-3 。 对于非均匀受压的情况,εu值约为 0.002 一 0.006 .甚至达到 0.008 或更高。

( 2 )混凝土受压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关系,即混凝土的泊松比vc(=εh /εl),可采用 0.2 .

( 3 )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时的变形特点

因混凝土横向处于约束状态,其强度和延性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在工程实际中,可用间距较小的螺旋式钢筋或箍筋来约束混凝土,形成螺旋钢筋柱,或用于构件的节点区来提高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抗拉性能弱,其峰值的应力应变要比受压时小很多。通常遂把试件承受200万次(或更多次数)重复荷载时发生破坏的压应力值,称为混凝土的疲劳强度。

  结构师考试复习讲义

1.考虑刚性楼板假定

考虑刚性楼板假定的原因,是基于同一种条件下对结构指标的判断,是基于层模型的分析判断。

主要为整体控制指标的计算时采用,如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周期比、结构底部抗倾覆力矩计算、结构剪重比计算、结构的刚重比计算等。

不考虑刚性楼板假定的工况:结构构件的分析计算,即梁、板、柱、墙。

2.周期比的判断

周期比的判断,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对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扭转周期比的判别将无实质意义。

3.位移比(扭转位移比)的判断

位移比(扭转位移比)的判断,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应取单向地震作用的、按规定水平力计算的;并且考虑偶然偏心。

4.位移角

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采用CQC效应组合,且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5.地震作用计算

单向地震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缘于结构实际刚度和质量分布相对于计算假定值得偏差,实际地震时存在地面扭转分量,结构弹塑性反应时抗侧力刚度退化程度的不同。采用考虑偶然偏心的方法是简便实用的方法。

6.双向地震

《抗规》5.1.1条: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扭转位移比大于1.2,可认为质量和刚度处于明显不对称状态。

规范对双向地震的计算是对x方向地震和y方向地震(均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再组合。但是和单向地震作用结果不同,单向地震作用考虑偶然偏心(EXM、EYM或EXP、EYP)。

7.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活荷载是否计入

对于不上人屋面可不计入;

对于上人屋面,应计入,因为实际工程中屋面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

8.最小剪重比

对于长周期结构,同烈度时场地条件好的结构不容易满足,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存在两种争议:最小剪重比和刚度都需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以及在满足刚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满足最小剪重比的要求。

大多数结构处于速度控制段,按规范的方法过于计算复杂,可直接按照加速度控制段的调整方法计算,偏于安全。

9.楼梯间的问题

按照平法图集底端滑动的做法有以下方面的问题存在:

a,时间长以后滑动支座是否还能滑动;

b,梯板下端滑动后对结构产生如何新的影响;

c,框架柱被楼梯平台分割成短柱的问题仍然存在。

建议采用楼梯间梯柱为框架柱,沿着楼梯建周边设置暗梁,并且梯柱按抗震要求进行抗震等级构造措施。在模型中建立楼梯进行计算是下策。

10.强柱弱梁

实际地震中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破坏。

主要原因

1)弹性模型加大了梁端负弯矩;

2)裂缝计算时,内力取值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统一,导致裂缝过大,从而加大了配筋;

3)梁底部配筋加大过多;

4)现浇楼板对梁端实际承载能力的影响。

设计中宜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置梁净跨单元;正确区分梁跨中配筋和梁端底筋配筋要求的不同性。当梁底多排钢筋时,第二排可在柱截面外截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