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互动反馈技术平台的小学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案例

来源:文书网 6.1K

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如何关注与珍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怎样根据科学的依据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显性化,并依此了解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所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问答、观察、讨论、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这些方法有其优势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主观性、片面性、反馈不及时等弊端。

浅析基于互动反馈技术平台的小学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案例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据笔者观察,大多数实验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关注预设问题有余,重视因学生差异的显性化生成新的认知冲突而略显不足的问题。“预设”是对课堂教学事前的设想与计划,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关于“按点”的设计,“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的状态因学生的认知等差异而产生的动态的活动过程。从根本上讲,无论“预设”考虑得多么周详,都不可能绝对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完全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实行预设问题设计与生成的课堂教学的统一。关注课堂生成,针对鲜活的学情施教,通过显性化的差异统计数据进行反馈调控,捕捉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积极顺应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发展,因势利导,因学制宜,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精彩的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必要处理好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的关系。

互动反馈系统因其具有自动收集信息、分类统计的功能,揭示认知反馈的即时差异信息,并通过数字化的统计方式使差异显性化,为教师获取有效、准确的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如何根据学生的显性差异,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课题,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但在目前我们至少可选取一些角度来做一些研究与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读”主要是指从外部吸取语言材料,即输入。“说和写”则是运用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即输出。为了贯通输入渠道,使输出不感枯竭,思维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如何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根据学生之间显性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