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来源:文书网 1.61W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的简单,都应积极鼓励。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提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里把发明创造的起点归于“问”。在当前大力提倡课改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培养与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一、努力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始于疑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中学生受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敢于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矛盾,促使形成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八月中秋的夜晚(有明月的),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气氛相当活跃。接着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月色朦胧,我们的心情将会如何?”“当我们心情不舒畅、孤独苦闷时,是希望月色明亮,还是月色朦胧呢?”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时,教师便马上引人新课。

二、多方鼓励,使学生主动提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具有自信心,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地追问。

如在教学《流行服饰的非理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就一些学生的穿着打扮要求他们谈看法,提问题,并结合课本展开讨论。其中就有一些非常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社会进步了,难道还要我们复古吗?”“难道我们穿的服饰就不美吗?”“什么样的服饰才叫美?”“什么叫流行?”

同时,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长期坚持,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提问题

以疑引疑,是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布置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课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也同时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第1、2自然段时,给出预习提纲:1.北国的秋天有什么特点?2. 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南国之秋有什么特点?4.作者写第2自然段的目的是什么?5.“秋并不是名花……是不合适的”一句是什么意思?通过预习和思考后,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阶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为了达到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应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四、认真引导,让学生善于提问

要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在“敢”和“善”两个字上下功夫。

敢于提出问题。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问题提得不恰当、不对头,遭人取笑。中国人好面子,是一大弱点,必须克服。善于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面对已知和未知的东西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不要拘泥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尤其是语文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篇2]

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我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也说过: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生做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只学着怎样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具有主见、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则不是创新型的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