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来源:文书网 2.06W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一项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表面上似乎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平时的训练却未必能到位。学生并没有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技巧,进而形成计算能力。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占据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其作用尤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 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教学中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竞赛、游戏等形式训练;小组开火车,同桌竞赛;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就是心算,它基于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口算是用脑子算,而不是在脑子里算。口算不是笔算的台阶,它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并根据内容的要求,围绕重点,

经常组织有效的系列训练,持之以恒,以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每天固定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看算训练、听算训练、口算游戏、抢答赛、火车赛等。其中听算是口算练习中基本的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心态。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既提高孩子对口算的兴趣,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要注重口算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凑十法”。

根据式子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能使运算的数据“凑整”:加数“凑整”。如36+7+13=?启发学生: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85-12-8,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运用乘法集合律和交换律“凑整”。如125×7×8,125与8的积是10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7000。

(2)“分解法”

“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24,原式变成25×4×6=100×6=600。如125×24,原式变为

125×8×3=1000×3=3000。

(3)“基准数”

如:63+59+60+61+58可选择6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采用等差数列公式

如: 1+2+3+......100,或如2+4+6+8+.....100, 就可以用等差数列公式 (首数+末数)乘项数除以2

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才能提高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多数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发展,让你终生受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避免计算错误,让学生养成抄完题后检查的习惯,计算完后用口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再回首的习惯等。使学生养成多种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估算习惯、书写习惯、质疑问难习惯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