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文书网 3.14W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一门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发现、提出问题,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用计算机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探究式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年来,我通过教学的不断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要使学生应用和接受探究式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也应重视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的一些见解。

一、 创设探究新情景,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正如布鲁纳说的:创设新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教师在上课时要创设一种学生思考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从学生内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以教师应设计富有创意的问题情景。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先行,没有问题情境就不可能有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时,才会产生探究欲望。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为你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还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在这个知识点简单地把问题给端出来,这样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必须设计富有创意的问题情景,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获得精彩的探究课堂。

二、分组互动,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我校的实际状况不允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干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把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同一水平。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在学习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难,多作互动交流。这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或一个学生利用电脑自己进行学习强多了。如在进行键盘学习及练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键盘指法掌握较慢、有的学生在练习中难于严格按指法要求进行练习,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让他们之间互教、互学,又能在练习中互相监督是否能运用正确的指法。指法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开始感觉到枯燥,我适时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从而引发他们的练习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自己动手做电子幻灯片的活动,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大家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策划、有负责收集资料、有负责制作的,学生分工合作,兴趣浓、热情高,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三、成立兴趣小组,培养信息“小老师”。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在每学期初,我从每班抽出一名信息能力较出色的学生成立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利用兴趣小组学习活动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教学外,还可以对这些“小老师”进行课外的加深练习。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这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成为你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力臂膀,你就不会被学生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而忙得焦头烂额,就可以腾出时间去辅导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四、教师注重自身修养,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