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油画艺术理性色彩论文

来源:文书网 1.04W

一、安格尔的油画创作概述

安格尔油画艺术理性色彩论文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著名画家。1780年出生于法国的朗格多克省,在父亲的引导下,自幼喜欢绘画,且表现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1791年进入了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后于1797年来到巴黎,进入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并获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1801年,凭借《阿伽门农的使者》一举获得了瞩目的罗马大奖,此后先后创作出了《里维耶夫人像》、《路易十三的誓愿》、《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作品,都在当时获得了好评。创作上的巨大成功,使他被选为了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并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856年《泉》的诞生,被视为是其创作的最高峰。1867年1月,因肺炎病逝于巴黎,享年87岁。

二、安格尔油画艺术的理性色彩解读

(一)题材的理性色彩

油画是一门视觉艺术,而题材则直接关系到欣赏者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所以对整个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安格尔的作品,每一题材都是经过其精心挑选的,从中也折射出了其理性的思考。首先是历史和宗教题材。在安格尔生活的时期,美术流派众多,在题材选择上也十分多样化,包含人物、风景、景物,等等。但是安格尔却另辟蹊径。因为和当时的上流社会接触较多,所以其知道官方美术评比机构普遍更加喜欢历史题材,获奖者还能得到丰厚的奖励,所以安格尔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阿伽门农的使者》就是一个典型,其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阿伽门农抢夺了阿喀琉斯的女俘虏,随之引发了双方的交恶,为了避免事端的扩大,阿伽门农带着女俘虏来到了阿喀琉斯的营帐前。除了形式方面的完美无缺之外,这幅画在当时还有另一层深意,即暗示当时的法国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达成了暂时的妥协。又比如《洛哲营救安吉里卡》,表现的是支那女王安吉里卡在被杀害之前,勇士洛哲骑着鹰马一体的座驾,杀死奥鲁克救下安吉里卡的情形。对于这个著名的故事,很多画面都曾经表现过,如德拉克洛瓦、皮库等人。他们都将这一场面描绘的十分激烈,甚至带有几分血腥的味道,人物的表情也是丑陋、惊恐等无所不包,给人以十分紧张的感觉。但是安格尔作品,却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安吉里卡被描绘成为了一个女神,在死亡面前没有丝毫的恐惧,而是十分淡然。英雄救美的洛哲也只是将长矛轻轻放在了怪兽的嘴边,表情也十分庄重。这显然也是一幅带有政治意味的作品,意在表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应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这也是当时法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见到的结果,而安格尔也因此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罗马大奖。抛开历史和政治的因素不谈,安格尔能够凭借自己对当时时代和社会的认识,经过理性思考后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可见其用心之深。其次是人物题材。肖像画也是安格尔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之所以选择这种题材,则仍然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在获得罗马大奖来到巴黎时,安格尔的生计一度十分窘迫,所以其选择为上流社会人物画肖像画,这将给他带来直接的丰厚收入。比如1803年创作的`《第一执政者肖像》,就是一幅拿破仑的肖像画,并使他很快摆脱了生活困境。由此可见,安格尔在题材的选择上是煞费苦心的,尽管后来的很多评论者认为安格尔过于投机和钻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题材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却是竭尽全力的,而且还能是使自己摆脱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二)构图的理性色彩

构图是创作者对画面中各要素的合理安排,对整个画面的风格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欧洲古典画风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萌生的,而文艺复兴又将理性视为一项重要的创作理念,于是透视学、建筑学、几何学等都能够在油画中找到身影。特别是很多宗教题材的绘画,其创作出来后是为了让教徒们膜拜的,而不是个人欣赏的,所以十分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力求展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对安格尔来说,其自幼接受的是古典主义绘画教育,自然秉承了这种创作理念。首先是三角形构图。安格尔对这种最稳定的构图形式青睐有加。在他的大部分肖像画中,都采用了这种构图方式。如《保罗与弗兰西斯卡》、《路易十三的誓约》、《荷马礼赞》、《格拉奈》、《别尔登肖像》等,如《别尔登肖像》中,画面采取了四分之三侧面的角度和稍高的视点,人物坐在椅子上,身体略微倾斜。头部和躯干部自然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且四肢幅度很小的动作,又为这个三角形凭添了几分活力。而且如果仔细观察这幅画后还会发现,安格尔还在这个三角形中嵌入了一个圆形,画面中的人物手放在膝盖上,胳膊向外伸展,于是肩膀和手到膝盖就组成了一个圆弧。对此安格尔曾解释道,要尽量避免方形等轮廓,而是要追求一种稳定的圆润感。可谓是对传统的一种创新。其次是对前人构图的模仿。在安格尔看来,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经典之作,都是构图的典范,在他的创作中,也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模仿。比如《路易十三的誓言》是对《西斯廷圣母》的模仿,《泉》是对《维纳斯的诞生》的模仿,《莫第西埃夫人》则是对《阿卡迪亚》的模仿。以最为著名的《泉》为例,对比《维纳斯的诞生》来看,人物的站立姿势和头颈部的姿态都是一致的,变化的只是双手部分。而下肢部分则更加相似,都是以左腿作为支撑腿,右腿轻点地面而支撑住身体,这样一来就获得了一种紧张和轻松的状态对比。由此可见,安格尔在构图方面也是十分考究的,集中体现着其特有的审美风格。

(三)造型的理性色彩

造型是古典主义绘画的基础,在古典主义画风中,要求造型绝对准确,力求精准的再现客观物象。对此安格尔是十分认同的,但是同时他又认为,绘画要给人带来美感享受,当发现表现对象的真实美感有所欠缺的,绘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处理,使之更加完美。而至于处理到什么程度,是否真的能够获得优化的效果,则要看绘画者的审美和技术水平了。比如《大宫女》就是一个代表作品。在创作之前,安格尔利用素描草图进行了多次研究,对整个画面的每一个要素都考虑的十分细致,并尝试着进行优化处理。画面中,人物的背部线条开始于所戴头巾的最高点,经过一个简单的曲线之后,经过左腿一直延伸到画面右侧。而手臂的曲线则在帷帐中得到了延伸,一直延伸到了画面的最顶端。可以看出,安格尔刻意设置出了两条曲线,从而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唯美。而在实际中,多数人的人体曲线是不可能这般完美的。而且为了让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安格尔还让人物的左腿搭在了右腿上,这无疑是一个在现实中略显别扭的工作,而被安格尔刻意为之,自然是为了追求他心中的完美。又比如在《洛哲营救安吉里卡》中,一眼望去,人物的整个外部轮廓是十分流畅和完美的,但是仔细发现,这种流畅和完美的关键则在于,安格尔对人物的脖子进行了加粗处理。对此当时很多评论家颇有微词,认为其不尊重表现对象。而安格尔却认为,只有将对方表现的绝对完美,才是对其最大的尊重,对此牺牲一部分真实也是值得的。且不对两种看法进行评析,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安格尔对于造型是有着自己独特思考的,并能始终坚持下去。

(四)色彩的理性色彩

色彩对于油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安格尔的色彩运用一直都存有争议,有的评论者认为安格尔在色彩运用上过于保守,不够光彩夺目;有的则认为安格尔追求的就是这种平静、理性和唯美的效果。两种观点都各有偏颇。其实安格尔在求学期间,曾对罗马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有色加主观色的用色理念。既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出真实色彩,又能够让色彩在自己的审美表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被誉为是安格尔在色彩方面的杰作。一眼望去,整个作品的色彩是十分写实的,白皙的脸庞、脖颈和手臂,在天蓝色晚礼服的映衬下,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而金黄色的座椅靠背,则和身体的象牙白色以及礼服的天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再仔细观察后则会发现,其在色彩运用上绝不是再现这般简单,其先是将阴暗面降至了最低,然后重点表现色彩的纯度,于是身体的象牙白色和天蓝色就成为了整个画面中的高光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黄色的座椅和白色的披肩,都被降低了纯度,利用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色彩感,从而将整个人物刻画的高贵、典雅而唯美。人物的皮肤和各种丝织品的质感由精妙平整的用笔处理得恰到好处,清纯恬淡的设色烘托出公爵夫人丰满圆润的造型、高雅的气质,也由此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又如《瓦平松浴女》中,同样也是主观色和固有色结合的典范。画面中的女子背部呈淡黄色,周围则是绿色的帘子、白色的床单以及红白相间的头巾。每一种颜色都是物象的固有色,但是多种颜色组合在一起之后,却丝毫不给人凌乱之感,而是让人觉得统一中有变化。由此可见,安格尔绝不是不懂色彩,而是对色彩十分看重,且苦心经营色彩。其在创作之前,就对环境、人物、服饰、佩饰等详加考察,制定出最初的色彩方案,避免出现过分刺激的补色关系,最终使其完美呈现在同一个画面内。综上所述,包含油画在内的所有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但是情感抒发并不是纯粹感性的,其本身就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作为安格尔来说更是深谙此道的,其总是能够用最合适的题材和技法,将其心中的情感予以最漓淋尽致的抒发,使其作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不是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由此获得的启示在于,在油画创作中,理应将理性思维贯穿于创作的始终,使各种情感的抒发得到一个通畅的表达渠道,同时也会因此获得形式上的诸多突破。也希望本文粗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人启示和借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