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禽流感、手足口疾病2017

来源:文书网 2.81W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预防禽流感、手足口疾病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如何预防禽流感、手足口疾病2017

  禽流感的.预防

1、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2、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4、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5、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呼吸道健康,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7、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8、别去疫区旅游。

  手 足 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途径。但不排除密切接触和飞沫等传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发热: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并发症状: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典型症状:对称疱疹;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出现疱疹,其特点是从小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疱壁较厚,不易溃破,不发痒。80%的手足口病疱疹可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等处,但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在手心或口腔、臀部等部位。不过,若是单独出现的疱疹,而且疹子越小、数量越少时,往往提示手足口病重症,当引起注意。疱疹出现在手足的部位,往往是在手心、脚心,很少在手背、脚背;而且一般是对称性出疹,即左右手、左右脚同时可见,很少只见于单侧。

预防: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现在并无特效预防药物,故大家应掌握一些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流行季节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