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来源:文书网 9.85K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年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栖息 蹊跷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B.累及 磊落 护苗保蕾 身陷缧绁

C.瑰丽 日晷 大家闺秀 奉为圭臬

D.悔悟 晦涩 诲人不倦 毁誉参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不久前在美国天文学会举行的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在大片星云中首次发现一种氨基酸。

B.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与唐人韩黁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

C.凭借着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政治力量、各种宗教,龙的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

D.为了表示对陶渊明的崇敬,江西九江建造了陶渊明纪念馆,替他立了塑像,以寄托人们永不衰竭的怀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场争夺无名高地的激战整整了八个小时

②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次在这里怎样镇压农民起义

③铜鼓出土时口朝上,鼓面朝下,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A.继续 策划 证明 B.持续 策划 证实

C.持续 策动 证实 D.继续 策动 证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记载以前。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 。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面文集与作者相配正确的一项是

《乐章集》 《嘉佑集》 《随园诗话》 《昭明文选》

A.柳永 苏轼 袁枚 贾谊

B.柳永 苏洵 袁枚 萧统

C.姜夔 苏洵 姚鼐 萧统

D.姜夔 苏轼 姚鼐 贾谊

8.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赠 别

杜 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A.前两句中,“无情”正是“多情”,正是情之至真、至深、至切的表现;“总无情”“笑不成”,写出了惨然相视、默然无语、难舍难分的情态。

B.后两句借蜡烛写惜别,那蜡烛流淌的正是诗人心中的泪水;借写蜡烛“替人垂泪到天明”,描绘了与好友彻夜相伴、依依惜别的情景。

C.诗中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诗人自己,另一个是蜡烛。两个形象交相辉映,把离别之情表现得意境悠远,余韵绵绵。

D.“蜡烛有心还惜别”,从写作手法看,与“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在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抒发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而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每小题3分)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①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②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③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挹④。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⑤,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

注:①藉(jí)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作出鼓励农耕的样子。②三元: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古人认为这一天为岁之源、时之源、月之源,故称“三元”。元:始。③李靖:因战功卓著,唐初封卫国公。④??(huī)挹:谦虚。挹通“抑”。⑤春坊:指太子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直:值班,值勤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迎合,乞求

D.今受吊,不受贺也 吊:哀悼,慰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B.①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挹。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①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②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D.①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