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谁

来源:文书网 2.87W

竹林和七贤浑然一体,难分难解,人称竹林七贤。那么竹林七贤指的是谁?他们是怎么死的?

竹林七贤是谁

当士子走进这平常的竹林,竟产生了文化史的奇观,产生了政治史的奇迹,产生了心灵史的奇谈。离洛阳二百余里的山阳近郊嵇康院宅的竹林下,经常聚集着七个人,世称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竹林和七贤浑然一体,难分难解,人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个群体,如若将他们喻为竹子的话,七人犹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这七人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旨趣是相同的。他们懂得儒家的经典,可是却精于《易》、《庄子》、《老子》,彼此谈玄说经,论辩有无、生死、自然、人生,终日饮酒、清谈。他们对于粉饰太平的儒学礼教则弃之、鄙之。他们所倡导的玄风扩及到全国,一直影响到后世。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七人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籍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氏,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嵇康被害后托付子女于山涛,山涛亦不负旧友。王戎自幼聪慧,功名心较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乱世中的无价友情——竹林七贤的故事

俞伯牙与钟子期因琴乐而结缘,互为知音,是以当钟子期离开人世时,伯牙不惜断琴以示永诀音乐,来慰藉朋友的在天之灵。古人常认为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音。而竹林七贤之所以更珍视友谊,是因为时逢乱世,能得到知心友人的机会并不多。

司马氏在与曹魏争权时,对文人名士采取的高压政策令很多人小心谨慎,连交友都要仔细斟酌,以免被陷入不义境地。所以,诸如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等人的相识,完全是因志趣相投,才会彼此重视。不过,这些好朋友之间在出仕与否的问题上仍然出现过争端。

在竹林七贤中,先一步选择做官的是山涛。山涛博学多才,性格温厚,行事圆通,对世事的看法更为成熟。所以当司马氏几次三番要他出仕之后,山涛选择了服从。他深知司马氏对好朋友嵇康是又爱又恨,也先一步料到,如果嵇康再倔犟下去,一定会被司马昭除掉。于是山涛亲自上门求嵇康出仕,并主动向司马昭举荐嵇康。不料特立独行的嵇康决绝地写了一封“断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字里行间大有类似“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伤人字眼。

白纸黑字,十数年的友情就此断绝,山涛的痛心非言语能说尽,同时,嵇康本人也是痛苦异常,而且在心底里舍不得这份友谊。因此,嵇康在临刑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说:“巨源在,儿不孤。”嵇康这么做其实更能看出他们之间友情的厚重与难得,君子之交因志向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是嵇康仍然尊重山涛的选择。

山涛也体会到了嵇康的苦心,珍视这份信任与珍视,也理解嵇康借托孤而表达的对自己的.歉意。山涛见到嵇康幼子嵇绍时老泪纵横,他不负有人重托,悉心调教嵇绍,二十年后举荐嵇绍成为秘书丞。

为嵇康之死痛心疾首的不只是山涛,向秀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向秀路过嵇康的旧居,望着故人茅庐在夕阳下的清冷影子,耳边传来凄切的笛声,顿时悲从中来,回家后写下怀念旧人的《思旧赋》,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形如泣血。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此赋在唯美华丽的辞藻下,隐藏着作者最深沉的悲情。

竹林七贤间的交往,是君子与君子之间的相契,有着乱世中特有的惺惺相惜与悲凉慷慨。他们之间的友情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