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考点知识

来源:文书网 2.29W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有效地对计算机二级考试考点进行复习,下面本站小编特意整理了2016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考点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6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考点知识

  一、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目的:尽可能地多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不能也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软件测试的关键是设计测试用例(注释1),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

2、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动态测试:是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检查内部成分,以确认每种内部操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

白盒测试的基本原则:保证所测模块中每一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所有判断的每一分支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每一循环都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至少各执行一次;验证所有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

白盒测试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的,主要用软件的单元测试,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A、逻辑覆盖。逻辑覆盖泛指一系列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通常程序中的逻辑表示有判断、分支、条件等几种表示方法。

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一个语句至少都能被执行一次。

路径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所有的可能的路径都至少经历一次。

判定覆盖:使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分支(T或F)至少经历一次。

条件覆盖: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判断-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取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逻辑覆盖的强度依次是: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

B、基本路径测试。其思想和步骤是,根据软件过程性描述中的控制流程确定程序的环路复杂性度量,用此度量定义基本路径集合,并由此导出一组测试用例,对每一条独立执行路径进行测试。

(2)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接口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误。

黑盒测试不关心程序内部的逻辑,只是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等,主要用软件的确认测试。

A、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它是将程序的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部分(及若干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B、边界值分析法。它是对各种输入、输出范围的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C、错误推测法。人们可以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用例。

3、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1)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程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单元测试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其依据是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单元测试的技术可以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对动态测试通常以白盒测试为主,辅之以黑盒测试。

单元测试的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和边界测试。

在进行单元测试时,要用一些辅助模块去模拟与被测模块相联系的其他模块,即为被测模块设计和搭建驱动模块和桩模块。其中,驱动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它接收测试数据,并传给被测模块,输出实际测试结果;而桩模块是模拟其他被调用模块,不必将子模块的所有功能带入。

(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把模块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

集成测试的依据是概要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软件单元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边界条件和非法输入的测试等。

集成测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非增量方式组装与增量方式组装。

非增量方式组装:也称为一次性组装方式。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再把所有模块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最终得到要求的软件系统。

增量方式组装:又称渐增式集成方式。首先对一个个模块进行模块测试,然后将这些模块逐步组装成较大的系统,在组装的过程中边连接边测试,以发现连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通过增殖逐步组装成要求的软件系统。增量方式组装又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3)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有效性,即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确认测试的主要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确认测试主要运用黑盒测试法。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在于通过与系统的需求定义进行比较,发现软件与系统定义不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

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应根据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来设计,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来运行。

系统测试的具体实施一般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操作测试、配置测试、外部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注释1:测试用例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

  二、关系代数

当对关系模型进行查询运算,涉及到多种运算时,应当注意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因为有可能进行投影运算时,把符合条件的记录过滤,产生错误的结果。

1.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

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

其中查询包含如下运算:

①投影运算。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②选择运算。选择运算是一个一元运算,关系R通过选择运算(并由该运算给出所选择的逻辑条件)后仍为一个关系。设关系的逻辑条件为F,则R满足F的选择运算可写成:σF(R)

③笛卡尔积运算。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有p、q个元组,则关系R与S经笛卡尔积记为R×S,该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由R与S的有序组组合而成。

小提示:当关系模式进行笛卡尔积运算时,读者应该注意运算后的结果是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这是经常混淆的。

2.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

(1)交运算: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所组成,记为R∩S。

(2)除运算

如果将笛卡尔积运算看作乘运算的话,除运算就是它的逆运算。当关系T=R×S时,则可将除运算写成:T÷R=S或T/R=S

S称为T除以R的商。除法运算不是基本运算,它可以由基本运算推导而出。

(3)连接与自然连接运算

连接运算又可称为θ运算,这是一种二元运算,通过它可以将两个关系合并成一个大关系。设有关系R、S以及比较式iθj,其中i为R中的域,j为S中的域,θ含义同前。则可以将R、S在域i,j上的θ连接记为:

R|×|S

iθj

在θ连接中如果θ为"=",就称此连接为等值连接,否则称为不等值连接;如θ为"<"时称为小于连接;如θ为">"时称为大于连接。

自然连接(naturaljoin)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满足下面的条件:

①两关系间有公共域;

②通过公共域的等值进行连接。

设有关系R、S,R有域A1,A2,…,An,S有域B1,B2,…,Bm,并且,Ai1,Ai2,…,Aij,与B1,B2,…,Bj分别为相同域,此时它们自然连接可记为:

R|×|S

自然连接的含义可用下式表示:

R|×|S=πA1,A2,……An,Bj+1,……Bm(σAi1=B1^Ai2=B2^…^Aij=,Bj(R×S))

疑难解答:连接与自然连接的不同之处在什么?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但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中有两种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是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由于数据在系统中稳定性高,数据已成为系统的核心,因此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已成为主流。

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和进一步修改阶段。在数据库设计中采用前4个阶段。

疑难解答:数据库设计的前4个阶段的成果分别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中一般采用前4个阶段,它们的成果分别是需求说明书、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内模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