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读后感的作文集锦10篇

来源:文书网 1.59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读后感的作文集锦10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我自从生下北北后,阅读书目有了极大的调整,加上准备怀孕和怀孕的一年,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极有限地看了几本专业书,其他都是在看养育孩子方面的书,现在我的小北北已经一岁半了,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教育孩子变成一桩相当棘手的事情,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像一个溺水的人渴求一小块飘浮的木板,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全惠星女士的《有服务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之多大大超出我的期望。

每当工作和孩子不能兼顾时我都要抱怨自己不是一个全职妈妈可以时时守着我的小北北,但全惠星女士特别提到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这让我意识到教育自我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更有效、更迫切。一个妈妈不能完全停滞不前而鞭策孩子跑步向前,好妈妈就是跟孩子一起成长。我周围的很多家长了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跟他们讲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他们也许会诧异到怀疑你的母爱,其实全惠星女士在此书的前言部分就呼吁父母们,请跟她一起做个“奉献者”,这并不矛盾,在我的理解中,牺牲和奉献是两码事,牺牲损己未必利人,奉献是在圆满自己的基础上圆满别人。全惠星女士的家庭教育有一点让我印象极深刻:他们家到处都是书桌。书桌一多,家的每个角落就都充满学习的氛围,甚至,他们家的地下图书室成了周围孩子们的公共图书馆。

而在我们许多家庭中多的可能是麻将桌吧?大人一边搓麻将一边看电视同时抱怨孩子不爱学习,全惠星女士本身是博士,当然并不是在偏面的要求妈妈们的学历,但她的六个子女全部取得博士学位这一惊人的事实证明了身教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一下服务精神,服务精神现在已经很少有家长提了,记得小时候大家还常说为人民服务,但那时人民是很模糊的概念,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大家崇尚的是不逆孩子的意,让其自然发展,譬如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的玩具可以先收起来避免孩子发生争执,自己的孩子抢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不会硬夺出来归还,总之很多行为是从个人的角度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到别人,当然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现在孩子少,担心孩子太老实了到时候吃亏,但是“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全惠星女士把中国古代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一步地提升到了“幼人之幼必惠及吾幼。”可能大家会拿社会大环境做为借口,觉得我们的孩子就是生活了这样一个竞争少人性的大环境中,但环境的改变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的努力,不妨从我们自己,从现在就做起。

后记:这是很早以前的一篇应景作文,措词有点夸张。后来看到这本书,还是觉得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这本书评价说什么的都有,民族主义、左翼、极端思想,或者只有愤青们才会去看的书等等。每个年龄段的人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80出生的人,虽然还没法到达"专家""学者"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但是作为国家后几十年的"社会栋梁",我们自然有我们的想法。

我不知道那些"学者"们是否有买这本书,并且是否去看了这本书,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您没有看过这本书,仅仅是在网络或者别人嘴里听了几句的话,那么还是请您先闭上您的嘴,等看完了再评价也不迟。

中国从建国以来几乎是每30年一个变化,改革开放快30年了,30年前中国是怎样一个环境,也就要面对怎样一个心态来处理国家前途。今天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不同,我们是该继续用30年前的观念来建设祖国呢?还是用新的观念来推动国家发展呢?我认为这本书不见得就怎么"民族主义"了,当你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们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要沉迷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中,要了解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要懂得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人!做个比喻:以前你穷,没办法你只能用一个穷心态来生活,现在你成中产人士了,是不是你还得用穷心态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等你都住上别墅了您还用贫困时期的心态来生活呢?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眼光和抱负都不一样,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目标!要不国家怎么发展?原地不懂?接着"贩卖"裤子、鞋子给西方?老祖宗交给我们的: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那里去了?泡小秘吃海鲜去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理解"老人们"的心里,就像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你跟你父母讲一些新时期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理解,甚至不接受,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社会不还是发展,"老的"终究要"老去"。那些已经接近"老去"的"学者"们,你们是否还跟的上这个时期的变化?你们脑子里的"286"处理器是否还能处理当今社会的大量信息?要不您先"升级"一下,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起。

新时代的年轻人从观念上和处理事情的思维上有很大不同,大家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都目标明确,不喜欢通过"附加值"来达成目的,就像现在"有话直说"一样。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层,当要与其他公司处理合作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直奔主题,阐明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原则利益说清楚,大家来均衡利益,然后就签合同了。但是我们老一辈怎么做?先是私下拜访对方领导,然后送礼吃饭泡个澡,然后再研究研究最后才签合同。这就是新时期年轻人与老一辈的不同。我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更注重目标的东西

这本书之中有很多话题和论点是指责那些"学者""教授"的,不好听的话当然谁都不爱听,忠言逆耳嘛,但是它利于行。很多话题都是很直接的说出问题点,我们是该反思呢?还是一推三干净?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纵然书中的论点富有激情和民族主义倾向,但是他的出现与热销有他存在的道理,存在即合理。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们读了《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白雪公主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她爸爸给她找了个恶毒的继母。白雪公主一天天长大,长的美丽漂亮,她的继母就妒嫉她,想把她害死,让自己能够能为最漂亮的女人。每一次继母伤害白雪公主的时候,就会有善良的猎人和七个小矮人救她。由于白雪公主的美丽和善良,不仅王子救了她,她还当上了王子的新娘。凶恶的继母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真诚地相处,做一个善良的人。当同学比自己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的好评时,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而不是去妒嫉他、在背后伤害他。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一本特殊的故事,这是因为《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一本幻想小说,但看起来又像是真的。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精灵结婚,生出了一个普通小孩,那是陈淼淼,陈淼淼有一个要好的朋友——李雨辰,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本来,陈淼淼一家是幸福的家庭(当然也是爸爸妈妈装的),可是,就从陈淼淼的第一次看见妈妈的身体全部变成蓝幽幽的那刻起,事情全都变了。起初,陈淼淼是害怕的,后来,陈淼淼不害怕了,而爸爸又提出要离婚 ,陈淼淼伤心的去找李雨辰,陈淼淼又照李雨辰的办法夜不归宿、装自己生病、买时尚的衣服,让爸爸妈妈不离婚,我读到这,非常的感动,一个小小的孩子做出各种事,想让爸爸妈妈不离婚,这是很难得的。

而陈淼淼的爸爸做的却是不离婚,就算不幸福,也不离婚,我读到这,感觉,陈淼淼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然而,陈淼淼觉得哲她太对不起爸爸了,那天晚上她去上厕所,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它的妈妈靠和小青蛙的血保持人的样子,陈淼淼尖叫了,惊动了妈妈不,最后的结局是陈淼淼的妈妈自己说出了“离婚”两个字,陈淼淼的妈妈也就离开人世界,重新回到了精灵世界。

这既然是一个幻想的故事,她为什么不让陈淼淼的妈妈失去魔力,变成人类呢?这不就和其他的家庭一样完美了吗?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义薄云天的关羽形象。在作品中,关羽是义的象征。虽然曹操送给他金银和美女,天天以酒宴款待,但是

他却不为所动。后来知道刘备在袁绍那里,毅然放弃了曹操给他的优厚的待遇,过五关斩六将前去投奔刘备,他这种义气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和重义气的关羽比,吕布可以称之为小人了。他本来是丁原的义子,但董卓送了他赤兔马等物,他便动了心,杀了自己的义父,弃明投暗。在吕布眼中,这些宝物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的人,都把义看的很轻,而看重利益。哎,我忠心希望大家都能像关羽一样讲义气。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以前我曾无数次叩问自己,面对他人的过错,我该宽恕还是该惩戒?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悲惨世界》是我至今读过的最难忘的小说。难忘于它的恢宏历史、社会场景、人物百态,更难忘于主人公冉阿让,他面对惩处和宽恕后的灵魂巨变。捧着这部宏篇巨制,体会到了深远的分量感和直抵灵魂深处的震颤。

雨果笔下的冉阿让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就因为偷了一块面包受到了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他人的唾弃。现实的冷酷使他自甘堕一落,他盲目报复社会。当他偷走主教家的一个银器后,大主教以仁慈之心宽恕了他,临别时还送了他一对银烛台,主教的宽恕让他在悔恨中爆发出深刻的觉悟,成为精神转化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块面包”,“一个烛台”, 代表了人们对过错的两极态度,一个人的灵魂从人间到地狱,又从地狱到天堂就因无情的责惩和有情的宽恕!

读完小说,我闭目沉思,良久良久。原来,“宽恕”能拯救人,不仅拯救他人,也在拯救自己。我能做到吗?我能宽恕他吗?一个声音在心中拷问着我,撕扯着我。让我又记起去年冬天那个寒冷的中午……

我至今不能忘怀那个中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些琐事闹翻了,彼此扔下狠话——绝交!我俩的吼声刺破了彼此的心,也刺破了冬日温暖的阳光。多年的兄弟之情就这样了结了,那么轻易,那么冷漠,那么灼人心痛!从此,我和B形同陌路,远远见到就绕道躲开,见面也不再说话。大家表面都装得若无其事,但心里却在暗自神伤,但谁都不愿先跟对方和解,打开僵局,这种令人窒息的状况维持了近一年。今天看完《悲惨世界》我又想起了B,一次次自问:我该怎么办?

对,我们需要宽恕!就像大主教宽恕冉阿让,冉阿让宽恕德纳第、沙威、马吕斯和柯赛特一样,在一次次舍己中完全了别人、也放松了自己。想想容易,但付之行动比登天还难!当我第二天在教室里看到B时,咽喉就像被石头堵住一样,怎么也开不了口,虽然心里无数次在为自己鼓劲儿,但昨天的豪情壮志被压抑了。“凭什么要我先开口?多丢脸。”一种可恶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算了,维持原状吧!我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若无其事般。

放学回家,看到书桌上的《悲惨世界》,心里又泛起了波澜。冉阿让的善良、宽容浮现在眼前,他把宽恕送至他人灵魂深处,有意无意间将人与人带入一种生命的体恤中,他用宽恕翻松了人心的土壤,让爱的种一子在彼此心中萌发、茁一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老子不是说:“以德报怨”,“常于善人”吗?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渴盼别人的宽容、饶恕啊!

“B,今天你好精神啊!”当我再一次遇到B时,脸上绽放着笑容跟他招招手,心里积压多日的石头落地了,宽恕并不难,难就难在战胜自己。“你也很酷啊!”他用同样的笑容望着我。我俩击掌和解,抱在了一起,我俩的笑容照亮了对方的心,也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世界突然在我眼前寥廓、长远了……

原来,宁静可以致远,宽恕也可以致远!这是冉阿让告诉我的,是雨果告诉我的,也是《悲惨世界》告诉我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拿到《马提与祖父》这本书起,我就对它有着无限的好奇心,终于,我忍不住翻开这本书……

打开第一章,题目是《病床上的爷爷》我禁不住想:算了,还是不看了,肯定又是那些忧伤的,看了肯定又快乐不起来了!但是,好奇心又驱使着我往下翻,让我感叹的是,下面的文章并不是家人怎样怀念死去的`爷爷的,而是七岁的马提和爷爷在一起开始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真是叫我为之一叹,同时也为了我刚才的想法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自责。

这本书虽然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可是仍让我费解的是:爷爷为什么会越变越小呢?读到后面我才知道,爷爷变小是为了给“爷爷被马提吸进身体里”做了铺垫。

这本书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爷爷对马提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但奇怪的是,文中,爷爷与马提的对话中,并没有出现“我爱你”这三个醒目的字眼儿,所以,我很奇怪,作者到底使用了一种怎样的手法来描写的呢?还有,这本书的题材是死亡,是悲伤的,是大人们谈话时往往要避开的,但这本书为什么这么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情节会使人忍不住发笑,要知道,这个话题可是很严肃的!

后来,老师才告诉我们,国外和国内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所以,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国外的人们认为人死了,灵魂会上天堂,在哪里快快乐乐的生活着;而国内的人却认为,人死了,他的灵魂就会下地狱,在哪里受苦受难之后,才能投胎做人。

所以,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文章最后,马提的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这句话是: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地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这里讲到了教育与贫穷的本质。

我之前早高三的时候,我们有阵子流行读书无用论。在这里有个数据就可以证明。

“在马达加斯加。640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曾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孩子们上完小学之后应怎样谋生,上完中学之后又应怎样谋生,70%的家长认为,一名中学毕业生会得到一份政府工作,而实际上只有33%的中学生得到了这种工作。”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的我,我很有感受。小时候读书我父亲就和我讲读书然后当官,之后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就是现在都还是的,感觉中国就是个很奇怪的国家。

这里的读书已经不是需求了,而是一种传统,只有读书不管你有没有工作但是你还是被大家羡慕的。因此很多人借读书来逃避现实读博读研但是现实工作却与科研工作没有半点关系。已经超越了教育的原有理念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去换取好工作。而不是自我修养提升。

看完了总体感觉,就像最后总结说的一样,只是抛砖引玉。

贫穷的本质,摆脱不了资金——没钱信息——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不具备工作能力,听说读写专业技能平台——和信息有关,但是有时候有信息确没有渠道实现,比如人人谩骂但是内心羡慕的——内部安排。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母爱柔软,唯恐孩子受丝毫委屈;母爱宽容,可以装存自己难言的委屈。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使孩子避免受到他父亲的责骂而机智地用谎言为作者还来父亲的谅解。孩子没有考好,父亲正要开口大骂,而孩子的母亲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副手套,问孩子是不是给她的。孩子为了脱身,说了声是想要去蒙混过关,可他的这一句是却令母亲感动不已,但其实这副手套并不是给她的,虽然他确实答应了给母亲买副手套的,但为了心中的那个她,他早已将母亲的手套忘在了脑后。正在母亲欢天喜地地戴着那副手套时,他精心为她所准备的小纸条飘了出来,而母亲捡起那纸片后却热泪盈眶,因为那张纸条上的内容美好而朦胧:送给我最亲爱的人——让温暖永远伴着你而父亲到这儿也被感动了,露出欣慰的神色。作者自以为已经瞒天过海,但是母亲早已经了如指掌,正在母亲找到孩子想将手套还给他时,孩子已经明白了母亲的用心,真心地祝愿母亲生日快乐

我们一天天地在长大,我们一点点在成熟,但是,在父母看来,我们永远只是一个小孩子。我们渴望着独立,希望父母不要再对自己唠叨,管束自己,认为自己可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青春萌动,我们难免会遇到最亲爱的人,但若为此误了学业,忽略并辜负了父母的辛劳与关爱,我们将失去的将不单是前途,更是为人子为人女最基本的报恩品质。再往前迈一步想一想,当将来的一天,我们和我们最亲爱的人有了我们自己的子女时,我们的子女如果也这样无情地对待我们,我们将如何忍受这种痛楚?

父母为了我们,不辞辛劳地奔波,而我们却不记得他们的生日,对于这样的不平等,父母没有丝毫怨言,因为在他们心中,最亲爱的人永远是我们,所以当我们洋溢着青春的身体日益健美,当我们心中朦胧的情感日益倾斜于心仪的异性,请不要忘记我们最亲爱的人——父母。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我喜欢读一本书--《感悟成长的108个故事》,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予我深深的启示。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购买上帝的男孩》,这个故事我最感兴趣。

故事讲的是一个从小没有父母的小男孩,由他的叔叔抚养。不幸的是,他的叔叔从建筑工地上摔下楼,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于是小男孩拿着他仅有的1美元,跑到大街上,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有没有“上帝”可以购买,可是迎接他的是耻笑和喝骂。但是小男孩深信“上帝”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叔叔吃了就会醒来,他执着地挨家挨户询问。他不折不挠的举动感动了一个富有爱心的富翁老头,卖给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并且请来专家医疗小组,使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伤。

小男孩用他的爱心感动了“上帝”,感动了富翁老头,用他的爱心治愈了叔叔,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爱的奇迹。

读完了这个故事,小男孩执着的爱心使我感到了羞愧:我爱我的亲人吗?我会执着地去做一件“爱”的事情吗?

我曾经为了一个玩具,逼着爸爸上街给我买来,不顾爸爸刚下班的劳累;曾经为了不喜欢吃的早餐,对着妈妈大发脾气,不顾妈妈早起的辛劳;曾经为了偷懒少练小提琴,为了玩,跟爸爸妈妈大吵大闹……我和故事中的小男孩相比,我真的感到羞愧。我问爸爸:爱心可以买吗?爸爸说:不能!爱心是给予,不是索要。

故事中的小男孩给予他叔叔爱心,富翁老头给予了小男孩爱心。生活中我的亲人给了我无私的关爱,我该给我的亲人怎么样的爱呢?我应该用行动来表达我对亲人的爱。努力学习,用更好的成绩来表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多帮亲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亲人烦心……

我相信,像“购买上帝”的男孩那样,爱心永远能够创造最美的奇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