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1-读后感

来源:文书网 3.19W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1-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瓦尔登湖读后感1-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1-读后感1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

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他积极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叫梭罗的28岁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康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在最短的时间里,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实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用收获的果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和补贴家用买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隐居生活。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读后感2

初读《瓦尔登湖》是因为海子喜欢这本书,可是当时稚气尚存的我看不懂书中枯燥晦涩的典故。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我再次捧起此书细致浏览,才略懂其中的些许真谛。

本书是一八四五到一八四七年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记录。书中将大量的人文、地理历史以及动物学知识融入到优美的文字中,精致的语言散发着浓浓的人生哲理,让我们感受良多。

梭罗的文字如泉水般清冽,将山水与心灵契合。读他的故事时我们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仿若我们也在湖畔休憩,在田间劳作,和他一起感受那鸟语花香。

哈丁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一本圣书。

梭罗隐居在瓦尔登湖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大家为金钱痴迷之时,梭罗毅然抛开一切,只身来到湖畔树林间,开始他平静自然的生活,在那一汪湖水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试想这样的不拘一格,豪放洒脱,淡然平和有几人可以做到?

《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条猎犬,一匹枣红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仍在寻找它们。”他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比喻成猎犬,枣红马和斑鸠,虽然很早之前就丢失了,但一直不放弃寻找。当下社会越发快节奏、物质化,空气中弥漫着浮躁、功利的气息。我们多少人能将梦想一路坚持下去?把目光直接朝着内心看,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青年时满怀壮志结果却成了汉奸的汪精卫;本性善良却害死幼小婴儿的三鹿董事;“宁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马诺;以及一个个只追逐名利的人们······放眼全国许多成为房奴的百姓,他们要的不过是温馨的生活,如今却成为让人喘不过气的还贷压力,房子何时比生活本身更重要了?那些表面光鲜浮华的物质何时又变得比内心的宁静安然更重要了?

梭罗说:“不要给我爱,不要给我钱,不要给我荣誉,给我真实就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