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小吃作文汇总9篇

来源:文书网 3.37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小吃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家乡的小吃作文汇总9篇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1

说起家乡的凉粉,那可谓美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到这儿,你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没错,我的家乡就是凉份粉的“故里”——驻马店。在家乡中有好多著名的美食。有黄焖鱼、确山风味芋头糕、烙菜馍、粉浆面条、贾灌汤包、豆渣玉米面饼子,可这些都令人垂涎三尺,也足以让许多人挪不开脚步了。可是在这些美食中,只有凉粉却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我。早晨,我来到一条街。

突然,一阵阵香味就扑鼻而来,我立刻口水“直下三千尺”了。我喊到“来一份凉粉”。我等侍着,只见旁边的顾客头也不抬地吸溜吸溜着吃的。我也看着就眼馋。不一会,服务员将刚做好的凉粉端到桌上,白色的凉粉、绿色的黄瓜、红色的辣椒油、土黄色的豆干,这简直是“色香味俱全”。我夹起一片凉粉放在嘴里,凉盈盈的、美滋滋的,还没有品出味哧溜一下滑进了嗓子眼里。我尝了一口汤,我不由得惊叹好喝,一股清凉已经传遍全身。我又挑起一根凉粉放在嘴里,这一次入口之后,原本看是劲道的粉一下融成了清凉的汁液,滑下食道:“真美味。”不知不觉中,满满一小碗凉粉已经见底了,有在一小口吮吸中消失不见了。

可是那个味道还是在我心里,这个味让我久久难以忘却。可能到以后我就可能离开家乡了,就可能再也尝不到这个味道了。但是这个味却让我深深的难以忘怀。这就是我的家乡小吃凉粉。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是武汉,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比如说热干面,豆皮,汤包,鸭脖子……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以及像我一样离开了武汉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碗热干面,而是一种思念。

热干面的来历其实很简单:大概是30年代,一个为卖凉粉和汤面为生的的武汉人怕没卖完的面发馊变质,便把面条煮熟了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壶,将麻油洒在其上。第二天,他将这些大致已熟的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佐料后,结果味道居然十分鲜美。就这样,他无意中就制作了闻名全国热干面。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食品,早起源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 ,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小的时候我怕辣,可又爱吃,所以总是放一碗白开水,涮涮再吃,妈妈总说我浪费了鸭脖子的好滋味。现在我长大了,终于也可以直接拿着鸭脖啃了,吃完看着眼前一堆小细骨头很有成就感呢!

因为鸭脖子太好吃了,连不爱吃辣的广州人也接受了它,现在久久鸭脖店在广州的连锁店让我不用回到武汉就可以尝到鸭脖的好滋味,真是爽啊!

当然武汉的小吃不仅仅是品尝它的滋味,还有吃它的气氛,武汉人爱热闹,那种大家伙聚在一起的欢乐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就会味口大开。

如果你有空去武汉品尝美味小吃的话,户部巷、吉庆街可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地方。写到这里我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了!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那里的小吃和那里的山水一样小巧而秀气,含有着一份独特的细腻与清淡。

也许是同姓的原因,在众多杭州的小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吴山的酥油饼。

还记得儿时的我回杭州,爷爷奶妈的老屋紧临吴山。每当陪着奶奶在小院里乘凉,总会听到那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吆喝;“酥油饼——又酥又脆的油饼——”接着,我就会嚷嚷着要吃酥油饼。奶奶慈祥地说:“乖娃儿,奶奶给你做,做出来的比卖的还香呢。”

记得当时奶奶撸起袖子,在白色的麻袋中舀出几勺面粉,兑上水,便开始揉面。这其实是制作过程中最费力的一步。只见奶奶一手按照着大盆边缘,一手用力的揉着,抬起、按下、再抬起、再按下……同一个简单的动作,奶奶重复了不知多少次。即使是冬天,奶奶的鬓角也会缓缓地滚下汗珠。每当这时,我便拿着毛巾,踮着脚尖,轻轻地拭去双白鬓角的汗滴。奶奶便扭过头来,慈祥地说:“娃儿也是奶奶的好帮手哟!”我就是那个获得赞许而欢跃的孩童,蹦着跳着,常常弄了自己一身的面粉……

随着金色的饼在油锅中泛着油泡,轻快的翻转时,阵阵诱人的喷香钻入鼻孔。奶奶把第一个饼递给了我,我欢呼着,顾不上烫就咬了一口:脆而不碎,油而不腻,又香又甜,入口即化。那味道啊,激活了我口中所有的味蕾。我满足地吃着,奶奶在油锅前忙碌着还不忘扭头大声说:“小心点儿啊,别烫着!”

长大后,我吃过不同的酥油饼,但异地的再好吃,哪有家乡的味道?饼只是薄薄的一张,但它满载的,却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那好听的儿化音总是亲切轻软;那秀丽的山水总是旖旎醉人;那可口的小吃总是香甜无比,萦绕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

岁月的齿轮静静地转动,带走了时光,却带不走我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的依恋,带不走想起家乡时,心中溢满的美好与感动。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4

在我的家乡赣榆,每到过年的时候,“炒米”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种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之前我们都要先喝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每年腊月二十四一过,各家就开始忙着制作“炒米”了。制作“炒米”要精选上等的糯米,先放到水里浸泡三个小时左右,让糯米吸足水分,等每一粒糯米都变得光洁圆润、洁白如玉的时候,把浸泡好的糯米倒人筛子里晾干,就可以开始炒制了。炒糯米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火候,切忌用大火,一定要用文火慢慢加热,大约十几分钟以后,就听见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洁白的糯米开始变得微黄,锅里飘来一股淡淡的米香。又过了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响声越来越密集,糯米的颜色由微黄变成深黄,香味也越来越浓。等到糯米爆破的`声音越来越弱,直到消失,整锅的糯米都变成了金黄色,浓浓的香味弥漫开来,“炒米”就算是制作好了。这时,一旁早已迫不及待的孩子就会扑过来,抓起一把“炒米”就往嘴里塞,即使被烫得龇牙咧嘴也不肯松口,常常被大人一顿呵斥……

“炒米”最常见的吃法是制作“炒米茶”。“炒米茶”是用“炒米”加水熬制而成的,临喝之前加上几匙白糖,味道香甜可口,沁人心脾。套用一句古人的话说:“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炒米茶”不但润肺解渴,增强食欲,更象征着人们来年的生活甜甜美美!

用糖稀加“炒米”调制成的“炒米糕”,也别有风味。“炒米糕”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脆,满口留香,让人回味无穷,特别适合孩子们的胃口。

一年更新时,又闻“炒米”香。那浓浓的香味,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5

福建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吃,其中福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都”,每一样都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

其中最著名的“担仔面”,简单的面条加上鲜甜的汤头和肉燥,一个最平民的佳肴,传递出无可取代的人间美味,让大家意犹未尽,赞不绝口,俨然变成府城的小吃之王了。

还有外国人最讨厌的“臭豆腐”,又臭又脆的口感,配上泡菜真是可口又美味,真搞不懂真的那么难闻吗?还好老外不爱,我就可以一人独享了。

我个人最钟爱的小吃,就是举世无双的“本土咸酥鸡”,这个无敌的小吃,从油锅里起锅后,洒上胡椒,不用复杂的酱汁,一口咬下,就是许多人啧啧称奇的美食了,我就喜欢这种不罗嗦的原味,直接征服的我的味蕾,让我心甘情愿的臣服。

另外最独特小吃就是“棺材板”了,内馅有甜有咸,配上浓汤加土司,不仅巧思无限,更是美味无比。

福州的小吃百百款,每一样都是制作者的心血结晶,吃在嘴里,那满满的幸福感,传承着只有小吃才有的执着,我就是爱家乡,就是爱小吃啦!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6

说到家乡的小吃,最让我垂涎三尺的还是那圆圆的、扁扁的麦鼓头。

记得那时候,妈妈和奶奶揉粉剁馅,做大麦鼓头,我就在旁边帮忙,做小麦鼓头。那一个个硬币大的小麦鼓头,一口一个,也能品出菜瘪的香味。

渐渐的,那硬币大的麦鼓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变越大了。每逢妈妈做麦鼓头,我也掺和着一块儿做。奶奶将韧白细腻的小麦粉和少许的糯米粉揉成一团,妈妈则忙着炒馅,那剁得细细的菜瘪碎、腊肉丁和炊皮,在锅里翻来覆去,虽然颜色并不好看,闻着却十分喷香诱人。

先将一块麦粉搓成球形,再做成一口小碗状,就可以往里面夹馅了,用羹勺盛一些菜瘪来装满“小碗”,然后封住口子,再揉一揉,用木滚棰将它卷得圆圆的、薄薄的,就可以放在平底锅上烤了。要是稍有不慎卷破了粉团,还可以用筷子蘸一些预备好的粉浆涂在上面。

当锅烧热了以后,妈妈就会把火候调小,免得熬糊了麦鼓头。当软软的麦鼓头变得微黄发硬,脸上冒出一个个黑色的“雀斑”时,再稍烤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若是它像只大青蛙似的鼓起圆溜溜的肚皮,就说明你做麦鼓头做到家了。

锅里飘来一阵阵香味,妈妈揭开锅盖,只见我做的麦鼓头像只大皮球似的躺在锅中,眼看就要炸开了,妈妈忙关了火,取出了麦鼓头。再瞧瞧另一只锅里的麦鼓头——天哪,一股难闻的焦味窜了出来。放在蒸帘上一看,麦鼓头已经焦得不成样了。奶奶笑话道:“怎么跟包公的脸一样黑呀!”我插口道:“这是妈妈做的,嘻嘻,还是我的手艺好!”

麦鼓头做好了,妈妈又泡了些菜汤,我抓了几个麦鼓头送去给邻居们尝尝,甭提有多开心了。

宁溪的麦鼓头,不仅家乡人对它情有独钟,许多外地人也都喜欢带几个回去尝尝鲜,总让他们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品,不同地方的食品有不同的风味。“粽子”就是我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

在我的家乡宜州市,不管什么季节,不管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卖粽子的摊铺。粽子一般都是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腻。粽子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欢吃。

粽子也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每当逢年过节,奶奶都要亲自包粽子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祝福。过年回到老家,我们最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全家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那种甜蜜的滋味总会由心底涌出。窗外的大树也仿佛被这一幅温馨画卷所感染,摇动着它那笨拙粗壮的树枝,缓缓起舞。叶子们轻吻着玻璃,怀着一颗喜悦又急切的心,急切什么呢?推开玻璃窗,它打着旋儿地飘落在案板上。哦!原来它们也想要一品粽子的香味!只是还未触及,就被那浓浓的粽香与和睦的气氛所陶醉了。

我爱家乡的美味食品——粽子,更爱这浓浓的情意!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温岭,说到温岭的风味小吃,有圆圆的青团,长圆筒的食饼筒和年糕,还有黏黏的籼粉糊……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路边的风味小吃举不胜举。不过,我这个“大胃王”却对青团情有独钟。

我总回忆起外婆做的青团,在我的记忆里,外婆做的青团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点心。每当清明节时我就会央求外婆给我做青团。外婆做青团时,我也会拿一小块面团学外婆的样子做起来。外婆的手快速地揉着面团,把面团揉成圆球,再用大拇指插入“小圆球”中,快速地边旋转边捏,一下子把面团变得像一个小碗。接着,外婆把炒好的馅均匀地放在面团里,再把面团揉圆。

我照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揉也揉不圆。外婆看了却笑着说;“做得真好。”我心想:一定很好吃。我把青团放在盘子里,希望快点蒸好。我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外婆做,外婆的手很灵巧,一下子做了好几个。

外婆把青团上锅蒸,我眼巴巴地看着蒸锅。青团出锅,我马上拿起一个吃,哇,香极了。

家乡的小吃作文 篇9

我爱我家乡的特色小吃,虽然这些特色小吃没有城市的食物美丽和美味,但它们却独有一番风味。

我这个人呀,嘴很馋,每到春天的时候,我就会缠着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到了之后,我保准是第一个下车,但我不是去外婆家,而是用我的“慧眼”地毯式的搜索着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

“唉,我找到了,找到了。”爸爸也来了。我找到一个刺条,便立即摘了下来,咦,上面有个七星瓢虫,我立刻抓住了它。这个七星瓢虫“背”着红红的“壳”,上面还镶嵌着许多黑点,两颗黑黑的眼球鼓得大大的,好像在瞪着我说:“你个坏蛋,快放了我!”忽然,他猛的向上一窜,飞走了,我心想:算了,专心吃我的刺条吧。这个刺条肯定很好吃,皮是青青的,刺是通红通红的,颜色很分明。我轻轻地摸了一下它的刺,“呀!”我大叫了一声,痛死我了,我心想“待会非得好好收拾你不可!”我自言自语道。

我恶狠狠的拔了它的刺,再用力的剥了它的“皮”,露出了它那青绿色的“肉”,它好像忍着疼痛说:“你轻点呀!疼死我了。”我心想:“叫你刺我,我看你还敢不敢了!”我用力的咬了一口,“嗯,真好吃!也不枉费了我辛苦的找你。”

家乡还有墨绿墨绿的地麦粒,有通红通红的乌泡子,有埋得很深很深的鸡把薯,还有酸甜可口的马苋菜……

有一次,我和妈妈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外婆家,一眼就看见菜园里的马苋菜,田埂上的马苋菜,过道两旁的马苋菜……随到一处都能听见,我不禁赞叹道:“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于是我和妈妈摘起了马苋菜。一会儿,我和妈妈早已是收获多多,但地上的马苋菜好像是取之不尽似的,依然遍地都是,这狭小的通道已被大量的马苋菜给覆盖住了,忽然,我发现一株非常大的马苋菜,我小心地躲开通道上的马苋菜,弯下身子,慢慢地伸出手,小心翼翼的用我的指甲掐断了它的茎,再用手将它捧出,“哇!好大呀!”我和妈妈齐声叫道,这株马苋菜的直径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以炒两碗了。妈妈告诉我:“这马苋菜是止腹泻的良药,特别是晒干的,泡泡即喝,腹泻即止。”我好高兴,心想:我要找很多很多,送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

我爱家乡的特色小吃,她健康,她绿色,她环保,她让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她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