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乡小吃作文3篇

来源:文书网 1.68W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小吃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家乡小吃作文3篇

家乡小吃作文 篇1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小吃,小吃刚好代表了这里的特色。吃小吃就能吃出这个地方的风味。

嵌糕就是家乡小吃的一种。太阳刚升起来,街上就有人开始摆摊。一张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馅料,旁边堆着一大段糕,用塑料布遮得严严实实的。不一会儿,就有人来买了。只见卖主打开塑料布,迅速切下一小段糕,把塑料布再盖回来。再用手把糕放在桌子上搓成长条状,用手按压,压成一个糕包,尾部粘起来,再根据客人的要求放上馅,接着把旁边都粘起来,只剩下一个口子,浇上汤,就很好吃了。又香又韧又柔,回到家乡一定要吃一个,才有回家的感觉。

炊圆也是家乡的小吃。但只在有喜事的时候才能吃的。炊圆做工精细,先是把糯米粉掺上水,和成一大团,再使劲的揉几下,直到已经有点韧性时就可以了。再取出一小块,揉成圆形,用大拇指在中间按压一个窝。接着在窝里放已经炒好的馅料,再把窝口封住就好了。然后放进笼里蒸。这可大有讲究,如果不按指定时间蒸好,汁就会溢出来。

食饼筒原是端午节的时候吃的,现在慢慢演变成家乡的小吃了。做食饼筒可简可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卷食物的面皮。面皮既要薄又要韧,如果韧性不够很容易破掉如果太厚,吃起来口味就差多了。做面皮先是要把麦粉加上水和在一起,调成面糊后,用手取一团,在加热的熬盘上涂成饼,过一会儿再翻个面,就烙成了薄薄的面皮,呈圆形。把烙好的面皮平摊在桌面上,把炒好的菜一样一样地夹来放在面皮上,菜品越多,口味就越好,然后在卷起来,卷到一半把尾部叠起来,吃的时候就不会漏出来了。

假如你来到我家乡,我会让你吃到家乡的所有小吃,让你流连忘返。

家乡小吃作文 篇2

北舞渡胡辣汤是我们漯河有名的小吃 ,也是胡辣汤的原产地,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胡辣汤吧。

从前,皇帝去民间走了一圈,偶染上了风寒。有一位大臣听说皇上染上了风寒。于是,这位大臣就给皇帝做了一种汤,大臣说这汤是祛寒的热汤。皇帝喝了那汤,又辣又酸,喝了几天后,风寒就好了,而且皇上喝了还想在喝。从此,这汤就是专门给皇帝喝的,所以被称为“御汤”。渐渐地,“御汤”就流传于民间了。这就是胡辣汤的由来。

再让我给你们讲一下胡辣汤的做法吧。

胡辣汤的做法很简单,先把水烧开,放入胡辣汤料,记住一定要搅拌均匀哦,要不然胡辣汤里就有面疙瘩,就不好喝了。然后放入面筋,粉条,牛肉等。等胡辣汤滚熟后即可食用。

大家一定要记住:胡辣汤好喝不能多喝,因为喝多了容易上火。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我们漯河人又发明了一种不上火的`喝法。怎么才能不上火呢?听我慢慢道来。我们漯河人把豆腐脑和胡辣汤搅拌在一块儿,成为两掺。味道鲜美,可口。这就是不上火的喝法。

还有我们这的烩面等,请你们一定要喝我们漯河的胡辣汤哦!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烩面,我们这的丁记烩面也很有名,你从丁记烩面门前经过,就会闻见一阵香气扑鼻而来,使自己忍不住美食的诱惑。

烩面的做法很简单,但拉的那面就不简单了。

先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只见丁师傅认真地拉着那面,只见那面薄如蚕茧,长约2米,下好后放入大如盆子的碗里。

端到你面前,你闻着那香喷喷的气味,忍不住流起口水来。然后再吃一口,使你回味无穷。

家乡小吃作文 篇3

在福州美食网上,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好吃的扁肉".

事实上,扁肉属于福州地区的小吃,并非福清独有,但盖邑扁肉只有福清有,虽然店家是福州人。

去吃过的人都说店家很牛,他们从来不招呼顾客。

店很小,生意很好,于是来的人大多经历过在门口排队。或者直接站在快吃完的人边上等座,当然也同样经历过吃的时候边上有人"虎视眈眈".

听起来似乎很恐怖。但那种感觉很特别。大家都相安无事,吃的人照样津津有味地吃,等的人照样心平气和。煮的人也不会看着人多就端上没熟的扁肉。包扁肉的兄弟也照样熟稔地掐着皮和馅整出一个下方形的扁肉。

有外地的朋友来,我第一站带去的一定是盖邑。

老公每次从外边回来,问他最想吃的是什么,也一定是盖邑,且每回他要的一定是五元大碗的。我只能吃一碗三块半小碗的。

福清人吃扁肉一定会配光饼,这不光是在盖邑,我从小都这么吃的。盖邑店里卖的光饼比街上卖的稍贵一些,三毛一块,前几年两毛一块。

盖邑的卤蛋特别够味,一元一个。我喜欢把卤蛋夹在光饼里吃,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吃法这么怪,在福清,光饼本来都是"来者不拒"什么都可以往里夹。

平时如果不是特别赶,一般要错开吃饭时间和晚上八九点高峰期,才能不用排队。

店里可以打包,但打包的待遇不如在店里吃的,一般要多等一会儿。当然平时拿着自己家的罐罐去店里打包的常客可以"享受"与平常食客一样的待遇。

店家的成员有母子三人(兄弟俩),儿媳二人,母亲是掌勺的,兄弟二人包扁肉,另一男子可能是表弟,他干的活看似简单,但在我看来极其复杂。他一般站在店与厨房之间(其实店与厨房乃是在同一个不到十五平的房间内),来的人跟他报上要吃的东西,大碗还是小碗,要不要卤蛋。他呢就传达给掌勺的。之后,为了公平,他得记住谁要的是大碗谁要的是小碗,更得记住谁早来谁晚来。我很纳闷,从不记录的他是怎么记住这些重要信息的。至今我还没见过他在店里吆喝:"谁要的是大碗(或小碗)?"之类。也没见食客们因为被弄错了而责怪店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