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家乡的节作文3篇

来源:文书网 2.58W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节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家乡的节作文3篇

家乡的节作文 篇1

我的老家在海拔较高的山村,村子里大多数家庭都传承着传统的耕作模式,家家户户都养殖着家禽、牲畜,生活物资基本靠自给自足。每年冬天,天气渐冷,农活也逐渐闲下来,村民们大多都在家里围坐在火堆旁享受天伦之乐,但有一件事情可是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的,也必须要办得热热闹闹的,那就是年猪节。

年猪节没有固定日期,通常是在冬月或腊月的某一天进行。各家各户一定得自己选择吉日,尽量不与邻居重合。确定日期后,主人会及时邀请村里的屠夫和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各家的壮劳力那天都得来家里帮忙,老老小小都要来家里做客,提前几天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清扫房间场院,准备柴火、菜蔬等。

约定的日子到了,隆重的年猪节就要开始了。天还没亮,主人就得冒着严寒烧一大锅滚烫的开水。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屠夫和左邻右舍的壮劳力陆续到位。猪圈里长得肥滚滚的大年猪还在啥都不知道,美美地打着呼噜了。大伙儿早已在猪圈外面议论纷纷,一边称赞着眼前这又大又肥的年猪,一边想着用怎样的办法征服它。猪圈门打开了,呆头呆脑的大肥猪还朦胧着睡眼,就糊里糊涂地被绳子拴住了腿,拎住了耳朵,卷住了尾巴,就这样一群壮劳力连拖带拽地把它扯出了猪圈。大肥猪扯着嗓子嗷嗷直叫,打破了寒冬山村的宁静,同时大肥猪也在使劲儿挣扎,但一般来说这种挣扎都是徒劳的,没几下功夫就被硬生生摁在一条宽宽地大木板凳上。通常这血腥的场面是不允许小孩子看的。这时的我们,只能躲在房间里听着大肥猪那撕心裂肺的叫声。不一会儿,叫声逐渐消失,再去看时,大肥猪已睡在一条大板凳上动弹不得,鲜红的猪血已经装在一个大盆子里了。

接下来,烧的那锅水就要派上用场了,把滚烫的开水来回淋到肥猪的身上,就可以把猪毛拔掉,再用刮毛的工具呼噜噜一刨,白花花的猪皮就露出来了。大家分工合作,有说有笑,过不了多久,整头猪的毛就拔完了,猪皮也被刨得干干净净,一头肥肥的整猪就摆在了主人的庭院里。这时候,主人会在猪背上插上三炷香,用整猪祭祀神灵,以求神灵保佑来年六畜兴旺。

一炷香过后,屠夫就要给大肥猪开肠破肚了。他熟练地剖开肚皮,猪的五脏六腑一下子暴露出来,肠肝肚肺被一一拿出。大伙儿也有条不紊地当着屠夫的助手。大肥猪被分成两大块后一般会用大秤来称称猪肉的重量,称得的数据立即上报给主人,这可是这一年来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收获的喜悦洋溢在主人的脸上。在这之后,屠夫就会切下猪头和颈部,再将猪的身子分割成十几块儿便于腌制腊肉。这期间,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子了,也跟着大人们忙得跳进跳出,好奇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宰猪的每一个环节,似乎想要把屠夫的手艺一下子给学来。屠夫往往也会把猪身上最好吃的瘦肉给小孩子割上几片打发到一边去更安全。于是乎,小馋猫们便给肉片拌上佐料裹上菜叶放在柴火堆里烤着吃,那味道恐怕是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一头猪宰杀完毕已是晌午,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陆陆续续到来了,院子里还在继续宰杀年猪,厨房里已经忙得热火朝天了,左邻右舍的妇女们分工合作,正在筹备一顿丰盛的年猪宴。中午时分,菜肴备齐,肥锅肉、萝卜炖骨头、多种农家小菜炒瘦肉、爆炒猪肝、白菜猪血汤等等一大桌子美味佳肴都端上桌来,香飘扑鼻,所有客人尽情地享受着美食,能喝酒的乡亲们也一定会相互劝酒,乘兴多饮几杯,说笑声、杯盏撞击声夹杂着扑鼻的香味飘出窗外,村子上空飘荡着快活的空气。

午饭过后,所有客人都闲下来了,围坐在火炉旁拉家常、嗑瓜子,有的也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小孩子们也聚在一起开展属于自己的活动,妇女们还是在厨房里忙活,收拾清洗同时为晚餐做准备。

晚饭过后,大伙儿都要散去了,和主人一一道别,同时又邀约下次在哪家过快乐的年猪节。

家乡的节作文 篇2

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我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但是奶奶早上打门球下午打牌,那干脆叫奶奶今天下午不要去打牌了,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奶奶叫奶奶不要去打牌了,奶奶说:“那好吧!”等奶奶回来奶奶一进家门我就给奶奶一个惊喜,奶奶这才知道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等我们庆祝完节日,奶奶最后夸我是个乖孙女。妈妈晚上回来也夸我是个好宝贝。

小朋友们你们千万不要忘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如果你们忘了,就是对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孝哦!

家乡的节作文 篇3

在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乡云南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独到的民族风采,最能征服观众。

刀杆节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意为洗去污浊,上刀杆才没有危险。傍晚来临,几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烈火“跳嘎欢唱。待柴火燃成红彤彤的火炭时,一群身着红装赤着双脚的壮汉,豪饮数碗壮怀酒,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大吼一声纵入“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万千红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缭乱。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在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然后又从火堆中捡起烧得通红的铁链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跳过火海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男女又继续跳嘎、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动。它比“下火海场面更大,气氛更为壮烈。这一天,到处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将36把或72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做横档,绑在二十多米长的两根粗木杆上,再把它竖立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一头直捣云天,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当作梯档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闪烁。正午时刻,一声炮响,锣鼓齐鸣,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汉子来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锋,赤脚登上刀刃,迅速而镇定地一个接一个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躯在寒光闪闪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这时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浑身出冷汗。有的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紧锣密鼓声中,几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汉子陆续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顶。此时演出进入了高潮,达到白热化程度。只见他们一个个凌空打倒立跟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顶的小红旗,顺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着,他们又在空中鸣放鞭炮,令观众欢声雷动,令群山发出回响。

说起刀杆节的来历,还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叶,外族侵扰腾冲边境,多少身强力壮的傈僳族青年被杀戮,多少孤苦无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开始,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先后三次率兵约35万人进行征讨,最终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败了外族,而王骥却在二月初八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传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无不捶胸顿足。为此,他们举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活动来纪念王骥,并将每年二月初八定为“刀杆节。

改革开放后,上刀杆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已经走出腾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它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阳等地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广播、电视台对这一民族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誉为“中国一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