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创业指南

来源:文书网 1.16W

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在家创业指南,欢迎查看!

在家创业指南

创业的要素

创业不管是创办企业也好、产品的生产经营也好,都是一个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一)商业机会

凡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有利于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等方面的信息、条件、事件等,都可称之为商业机会。

商业机会通常体现为市场上尚未满足和尚未完全满足的有购买力的消费需要,也称为市场机会。

企业的存在是因为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如果没有市场需求,那么,新创的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价值,自然也就不能生存,因而,商业机会也是创业机会。利用这种商机,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主要驱动力量。创业者往往从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开始创业,利用商业机会并将其转化为价值的过程就是创业的过程。

钟广荣1985年外出打工谋生,在20多年打工生涯中,他没挣到大钱,但学到了一身技术。他想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去年9月中旬,他毅然离厂回乡。回乡后,钟广荣从农业机械化中找到了商机。2008年10月下旬,该县农机局在浦市镇青革村开展全县新型农机具现场演示推广。在现场会上,钟广荣当即购买了1台农用车和2台水田耕整机,回村实施机械化作业生产。当年,使用水田机耕作业面积达600多亩,获利润4。2万多元,旱土烟地耕作面积达20余亩,获利润2000多元。同时,他还搞农用车运输,一年获利3万余元。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加大,今年2月初钟广荣又添置了1台中型拖拉机,在今年春耕农忙季节,他3台机械作业面积就达340余亩,获利润2。38万元。此外,在今年秋收季节来临之前,他还准备购买1台联合收割机实施跨地区生产作业,进一步扩大农机致富门路。

返乡创业农民工张毅曾经在深圳打工。张毅打工的目的很明确,他要见世面学技术,虽然没有存下来钱,但他靠在外打工的积累学会了广告制作。2008年10月31日,他看准了自已家乡移民新城建设,需要大量招牌、广告宣传品的商机,于是,果断地开办了慧创广告经营部,他的判断很准确,业务一开张,店内每月纯收入就有六七千元,比外出打工更有效益。他感慨地说:“新城发展得太快了,我这家小店平均每三天就要制作一个新店开张用的招牌。”

机会具有可利用性、永恒性和适时性三个特点。

机会的可利用性是指机会对于创业者具有的价值,创业者可以利用它为他人和自己谋取福利,体现为购买者和最终使用者和增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赚取利润。

机会的永恒性是指机会永远存在,看你能否发现和识别。变化的环境、经济转型、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市场空白等,都孕育着无限的商机。

机会的适时性是指一个机会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抓住,就可能永远错过,因此及时地发现、识别并抓住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是成功创业的第一步。

不要说创业没有机会。把握机会的特点,机会总是有的!返乡农民工了解城里人的需求,能为“农家乐”带来更多创意,带动“农家乐”向产业化发展。

衢州七里乡的返乡农民工办的“农家乐”很有名。从去年底以来,七里乡有60多名返乡农民工加入了“农家乐”产业。

黄土岭村村民罗文周原先常年在外开出租车。前几年,他妻子在家没事做,就开起了“农家乐”,收入逐年攀升,到去年竟超过了罗文周在城里的收入,罗文周决定回家给老婆“打工”。夫妻俩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重新装修,在门前废弃的竹淹塘上盖起了古朴的凉亭。“这才搞了一半,家里的人气就旺了起来。”最近,只要

是节假日,他们家都是“客满”。接下来,夫妻俩准备实行“跨村战略”—把附近甚至邻村的房子也盘过来,搞连锁“农家乐”,“到时候,客人们有更多的去处了,我们的生意自然就更好了!”

返乡农民工的加入,带来了大城市餐饮、旅游经营管理的一些新理念。上村村的邱志云兄弟俩原先一直在上海跑业务,去年底一回家,就给父母办的“荷香院”开通了无线网络。“在衢州,能上无线网的‘农家乐’太少了,”邱志云说,“我们这样做,能让客人在享受田园生活的时候,还能保持与外界信息的畅通,更能吸引都市人群。”

兄弟俩还准备打出品牌。前段时间,他们专门请上海的朋友给自家的“农家乐”开办了一个网站,除了在互联网上推销自己,还提供网上订房服务,届时还有各种优惠。为了吸引消费者,他们还为各式菜肴取了名字。“农家乐”是一个内容丰富、前景广阔的产业,并不只是简单地开个小饭店。七里排村的王雪良以前在外承包工程,老家火热的“农家乐”吸引了他。他通过朋友引来一位老板开发漂流项

目。“别人开‘农家乐”,我开发旅游项目,这样才会相互促进。”王雪良说。

(二)组织

组织,是协调创业活动的系统,是创业的载体,创业活动是在组织之中进行的,离开了组织也就无从谈起组织的问题,创业活动就无法协调,创业的资源就无法整合,创业者的领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创业者组织的显著特征是创业者强有力的领导和缺乏正式的结构和制度,在许多方面他们还不成熟,但这并不构成成长的障碍,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并能迅速地对变化作出反应,在此过程之中他们得以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

人们现在从更广义的观点来看待创业型组织,即它是以创业者为核心形成的关系网络,不仅包括正式企业内的人,还包括这个企业外的人或者组织,如顾客、供应商和投资者。这种扩展的组织概念有利于决定如何创建组织、确定和保持竞争地位。

在创业的过程中,组织创业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创业团队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互补。互补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能从知识结构、能力倾向、行业资源、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来互补。只有互补合理得当,才能发挥各个创业者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知识、能力、性格、人际关系资源等方面全面具备的一个优秀创业团队。

(三)资源

资源包括人、财、物。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企业声誉等。在国内创业,关系资源这个因素毫无疑问应该排第一。如果有足够好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资源,那么只要具备这一个条件就足够你去创业了。当然,这里关系可以是广义的,包括你所在行业和跨行业的各种关系网,包括供货商、经销商、客户、行业管理部门等。有了关系并不意味有了一切,对关系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也会影响你的结果。即使资源有限,配置得好了,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拥有的资源有限,因而寻求的是控制资源而不是拥有资源,他们可能愿意租借资源,例如发现和适当利用外部资源,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银行家、管理咨询专家、外部董事以及其他专家而不是自己拥有这些资源。利用外部资源可以节省成本,加快企业成长速度和提高企业的成功率,这是创业者最容易忽视的挑战之一。一些创业者试图拥有所有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创业的难度和成本,而且也降低了成功的概率,因为一切就绪时,可能也错过了最好的创业时机。

综上所述,创业要素是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资源相互作用,互相匹配,以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创造价值是创业的目的,创业者创业的个人动机尽管不一致,但是成功的创业者主要是为了创造价值,将商业机会转化成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那些盲目地纯粹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创业者,往往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证明,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创业,而那些追逐权利和金钱的人,很难保持长久的成功,往往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

我们每一个人,很容易将自己缺少的某个方面,当成是自己创业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比如缺资金的人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是启动资金,缺经验的人希望得到行业信息与指导,缺统筹能力与规划的人希望有强大的外援等。

究竟哪个因素才是创业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呢?其实在创业中存在着无数需要注意的因素,一个创业者无论将哪一个方面当成自己创业中最关键的因素,只要是合乎自己实际情况的,都可以认为是合情合理、准确无误的。因为创业不是数学题,只有一种正确答案,创业之路有无数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条适合自己的通途,都是正确答案。

创业的实践

一、从打工到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你是谁?是返乡农民工中的一员。如果创业,就是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一)什么是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这先要从农民工说起。人类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解决城市产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农民离开土地,一方面有自耕农要解决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东亚,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经历了自耕农转为产业工人这一阶段。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涌入城市后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所谓的农民工,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是农业户口。

他们的特点:

一是在地域上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的流动;

二是在职业上从农业向工商服务等非农产业的流动;

三是在阶层上从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向比其高的职业收入阶层流动。

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在迅速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群体。

所谓的返乡农民工,就是由于种种原因,退出城市劳动市场返回农村的农民工。农民工劳动力流动是市场调节职能的自然反映,也是经济发展周期必要的“自我调节”机制所致。

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就是退出城市劳动市场返回农村的农民工中开展经营活动创办企业的那一部分人。

(二)返乡农民工“先打工再创业”的.创业模式

从打工做起的创业模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打工返乡后不甘种地而去创业。这种人在打工时,除了生存目的、赚一点钱,暂时没有创业的想法。在打工过程中干什么就学什么,干粗活、杂活,随遇而安。一且返乡,又不甘心种田,或不愿意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当一辈子农民,遂萌发创业念头进行创业。

第二种是在打工过程中萌发创业的念头。打工过程中逐渐萌生学艺、自办企业的冲动,经过市场观察、比较,确定目标。有的还千方百计到有关企业有目的地定向打工,学成回乡开始创业。打工经历决定了其回乡创业的经营取向。

29岁的赵兵是安徽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赵岗村的村民,自从1996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直到2008年底才回到家乡。在这12个年头里,他在多少地方打过工,帮过忙,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他只记得他做过铝合金窗,干过装潢,开过三轮车、出租车。在各地打工的数年里,赵兵几乎每天都在想一个问题,这么多年,自己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什么不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呢?

在打工的时候,他就经常和朋友们讨论这个话题,闲暇之余,他就会看书听新闻关注创业途径。去年10月份的一天,赵兵和在寿县某燃气公司做总经理的表叔聊天,听到表叔说他和国家农业部沼气研究所的人有业务往来时,灵机一动为何不能建一家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将沼气运送到农村中去,为农民送去洁净能源呢?赵兵把想法跟表叔说了,表叔双手赞成。两人立即奔赴四川国家农业部沼气研究所,向专业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所里的研究人员向他们推荐了清华大学华美科技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接着,两人又踏上了去北京的路。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人终于找到了清华大学华美科技公司的大楼,参观了生产流水线。了解了专利情况后,赵兵兴奋地决定一定要代理这项专利,很快他们得到了这项专利的代理权。终于,赵兵创办的淮南市润农洁净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1992年,谢政全就到广东的佛山打工,3年后原本想回家搞畜牧养殖的他却苦于无资金,只好暂搁梦想。10多年后,他已从刚开始的小电工一跃成为一家日资企业的副总,年薪10多万元。2008年10月谢政全怀揣当老板的梦想回到大竹县石子镇他投资70万元,与人合伙办起了占地1500余亩、养殖规模达1万头的养殖场。

第三种是以创业为目的先出去打工。这样的情况往往事先已经有创业的想法,只是由于经验、管理、行业、人脉不是很熟悉,或创业项目还没有确定,或者资金不足等因素,而没有付诸行动。所以先去城市打工,有目的地去学习和积累,并不看中工资多高,条件多好。打下自己的事业基础,各方面条件充分成熟以后,再脱离打工,开创自己的事业。

打工实践对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决定性影响。

1、长了见识。农民打工多在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分布布很广,阅历丰富。到沿海地区或城市打工,再回乡创业的人占多数。走过不同地区的城市,开阔了视野,了解不同地方的投资环境及对策办法,对回乡成功创业相当重要。

江西南昌县蒋巷镇四面环水、土质肥沃,自古便有“江南粮仓”美誉,是传统农业时代的“鱼米之乡”。2002年南昌市政府授牌“南昌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在这片土地上踏足探索。近10年来,以曹国鸿、卢国平、黄国生为代表的探路者,走出了现代农业的新天地。截至2008年,蒋巷镇形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打造有机绿色品牌44个,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我从小最怕种田,很讨厌干农活,我曾经发誓,只要不当农民,干什么都可以。”以“全国种粮大户”闻名的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国平如是说。

1997年夏天,正在上海做麻袋生意的卢国平,走进上海嘉定区的农村,看到那里农田全部实行机械化耕种,根本看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这让卢国平大开眼界——原来田可以这样种,农民可以这样当,于是心里萌生了把上海模式带回家乡的念头。1998年江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蒋巷镇黄湖圩内5万亩农田遭灾,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留下了1018亩低洼田无人耕种,眼看就要抛荒。卢国平决定,以每亩160元的价格签下承包1000多亩低洼田的合同,租期20年,并注册了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规模化耕种之路。

“农田航母”的产生,使新型农业科技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之后几年,卢国平购置了联合收割机、烘干机,从耕种到收割、烘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02年,他又把400亩冷浆田整理成养鱼种粮的双用田,将单一的粮食生产扩大到集粮食种植、水产养殖等为一体的“一田多用”,让一亩地的纯收入提高了3倍。2008年,卢国平顺势将经营的土地增至2万多亩。

如果说,卢国平没有在上海打工时去嘉定区农村的见识,就没有后来他的现代农业。

2、换了脑子。打工从客观上加速了农民现代素质的积累,敢于冒险、敢于拼搏,减少了由农耕生产方式赋予农民农耕生活的孤立、守成、安于现状、褊狭与愚昧等。他们在打工过程中看到了人才队伍的重要,如企业员工的技能、管理层干部的能力和法制维权环境的重要,有较强的人才意识法制观念。

3、增长了才干。农民工通过在城市务工的机会参加了工作技能等培训,在打工实践中积累了技术经验,熟悉了某个行业,返乡后依然以过去掌握的技术或者熟悉的领域创业。

52岁的朱正贤,长年在河南、湖北等地打工。受金融危机影响,于2008年11月返回家乡杨庄街道办黄桥村。“返乡也不能放弃希望,回来之后总要做些事情。我过去曾有过做钢丝圈的经历。目前在咱们淮北这个地方做的人还很少,所以在回家的途中就盘算着自己在家弄个小型加工厂。”朱正贤对笔者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在自己家院子里办起了一家钢丝圈来料加工厂,现在不但自己的家人在这里打工,邻近的5名农民在这里也“摇身”变成打工、务农和照料家务的“两栖”型新农民,每月在这里打工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

邓立翠是安徽三缘养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现在,她的公司年销售苗鹅300多万羽,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是全省最大的种鹅孵化企业。而在20多年前,她还是从无为县走到北京去的一个小保姆。后来到上海长江农场呆了三年,刚开始从事种植业,然后是养殖业,最后从事养鸭、养鹅、养鸡,还养过奶牛,应该说从农场里学到了技术,回来就从事这个产业。她的种鹅养殖形成了公司+农户+市场一条龙服务,带动了一千多户农民进行种鹅养殖。

4、积累了资金。挣了票子,为回乡创业奠定基础。

杨松林,以前在江苏无锡打工,是一级厨师。打了近10年工,也存了10多万元钱。回乡后准备用自己的积蓄在杨柏场镇办一个餐馆,还想在老家建一个农家乐。

5、结交了朋友。朋友成了创业的人脉资本。

冯伊明在上海某琉璃厂打工。回来后,他和同样在外打工的父亲天天都在思考,在家乡干点事情算了。

在打工期间,他们结识了不少搞养殖的朋友,也向他们学了不少养殖知识,决定用自己的积蓄从事养殖业,先搞一两个小池子养殖黄鳝,再建猪圈养殖生猪,以后进一步扩大规模。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