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大学生不愿下基层

来源:文书网 5.36K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下就业难的情况,人保部近日就发出通知:力争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0%,很有趣的是,“力争”和“70%”两个词搭在一起,总让人感觉话外有话的意思。而据《信息时报》记者所了解到的最新就业信息:广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上40人,只有1个人签了合同。整个专业80人,只是签了2个,还有3个在考虑中;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某班的55人中,目前只有2到3个人找到工作。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很多,70%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一场海市蜃楼的美梦而已!

就业指导:大学生不愿下基层

相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读书不外乎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如果读书脱离了找工作的意义,那读书的吸引力肯定大打折扣,因此,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是每位学生普遍的心理诉求。但是,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接近于饱和,大学生失业也就在所难免。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失业,这对于尝尽了读书之苦的学生来说,无不是一种相当诙谐的冷嘲和冰冷无情的打击。

就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问题,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把大学生的失业归咎于“大学生不愿下基层”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在某些人看来,大学生不一定非办公室不坐,不一定下了生产一线就丢人现眼。换句话说,大学生也是一般的人,并不因为他们读了大学,有了高学历,就自认为自己很高贵、很了不起。他们没调整好心态,不愿意弯下腰来做些有失他们“身份”的普通工作,也不情愿做些没有“知识含量”的简单工作,他们一心出来就想找份体面点的,待遇高的工作,恰好这时候又遇上金融危机,所以处处碰壁也就在所难免!但就笔者看来,找份好工作应该是每个人共同的美好愿望,不仅大学生才有,没读过大学甚至没读过书的人也都会有,所以,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的解释成他们不轻易拉下面子,放下身份,最终酿成失业,这样显然过于片面和武断!难不成大学生把自己当成初中生来虐待,就容易找到工作了吗?那样的话,中国的大学岂不是统统可以关门“歇业”了!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读过大学的研究生、教授,博士等等。所以,大学生对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要因为现在大学生纷纷失业而对他们的存在意义表示怀疑,更不要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们的心态问题。试问一下,让你们苦读十几载书,最后让你们下基层,做些没怎么读过书都可以做得来的工作,甚至是体力活儿时,你们愿意吗?你们难道不会衡量一下你们的付出是多少,然后回报又是多少吗?那些装着“大学生不下基层是自命清高”的思想的人,你们是否还算过另一笔帐:从高中到大学,这期间又会让多少苦读贤书的学子,经受与年龄不符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磨难。即便终于跨入大学的门槛了,那高额的学费,又是多少普通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呢?笔者听过许多“一病致贫”的故事,同样也目睹过太多“读书致贫”的现实。所以,简单地认为大学生不下基层是大学生的错的人,显然低估了大学生读书的艰辛程度,最后又根据官方一厢情愿的数据统计,高估了我们普通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这种一低一高的错位分析,才造成了把风凉话当成真理那样说得“理直气壮”!如果读书时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如果考上大学可以轻而易举;如果读大学的费用能像国外的那样便宜。那么笔者认为,应该不会有再多的人对“大学生下基层”的说法有过多的不满和抗议了。当然,大学生也有必要反思一下自身,为什么一毕业就接近于失业,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对我们不大认可。这是否与我们不够努力学习,或努力学习的方向不对有关呢?不过,培养出这些多遭受社会置疑的大学生,相关的教育部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机制上,在引导人才的方向上,在不断扩招的政策上,其每个环节是否都经得起科学的质问呢?所有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往往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觉得大学生不下基层是自命清高,是眼高手低。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失业的问题并不是大学生转变一下心态就可以解决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定的,其所能提供的岗位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但我们的毕业生却年年攀升,一年超过一年,倘若让失业的毕业生统统都上岗,想必也没有那么多中高层岗位给他们,换言之,大批的大学生还会被挤下基层。因此,我们的大学生从现在起就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将慢慢朝普及的方向前进,大学生们不再是社会的高贵的宠儿,我们必须做好“下基层”的准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