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类赠言”分析中小学生开放式的成长文化环境

来源:文书网 1.66W

“另类赠言”是一种校园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中小学生的成长文化环境存在缺失,折射出当前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社会成长环境的冲击。结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出现“另类赠言”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引导大众媒体、家长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学校创设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以及青少年自我调节等可行性措施。

从“另类赠言”分析中小学生开放式的成长文化环境

关键词:“另类赠言”;成长文化环境;价值观;社会学习理论

毕业赠言是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话语,其主要表达同窗之间临别的祝福与希望以及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理想的期许。而“另类赠言”则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速发展、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文化多元化、大众媒体空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它主要指的是非主流、非积极向上、与众不同的毕业赠言。中小学毕业生的“另类赠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择业类的,如,“做大官”“将来就当老板,当不了老板就当老板娘,当不了老板娘当老板他的娘”;第二,爱情类的,如“祝你们永结同心,早生贵子”;第三,金钱类的,如“祝你发大财,住豪宅!”“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第四,生活类的,如“买彩票”“抢车位”“有时间来我家放羊”;第五,关于调侃、幽默类的,如“位子、票子、妻子一个都不能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等。

“另类赠言”的出现也许只是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相互调侃的产物,或只是想与所谓的“时尚”接轨,并不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但小学毕业赠言的“另类化”“低俗化”以及成人化绝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小学生开放式的成长文化环境受到负面影响,并且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另类赠言”凸显中小学生成长文化环境存在缺失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置身于一定的成长文化环境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接触社会面的扩大,逐渐成为一个能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角色行为的人。近年来,小学生或初中生撰写“另类赠言”日益频繁,价值观呈现出日益成人化、低俗化的趋势,从侧面反映了他们所处的开放式成长文化环境存在缺失。

1.大众媒体的虚无渲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大众传媒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逐渐进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以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为工具,面向大众传播信息。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商品化和低品味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青少年是大众传媒受众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人生价值观逐步确立。尼尔·波斯曼教授认为“由于电子媒体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秘密,它已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它沟通了儿童已知与未知的世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操纵大众媒体的人却把儿童的好奇心看作获取经济利益的契机,美化和鼓励儿童的成人化。有学者对北京市3058名中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北京市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小时;59.7%的学生将上网地点选择在网吧。近半数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交友;33.0%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不文明语言,22.0%的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4.3%的学生玩过具有暴力倾向的电脑和网络游戏。()如此存在缺失的开放式成长文化环境,是中小学生撰写一系列“另类赠言”的催化剂与直接因素,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的精神能够得到片刻的安宁、能自由地翱翔吗?

2.家长的不良示范

“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学校。正是在家庭中,每一个人受到他最好的或最坏的道德熏陶。”所以,家长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通过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示范主要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的不良示范,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隐性的不良示范。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可以说,观察学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然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言语粗俗,行为粗暴,思想贫乏。有些家长追求金钱带来的享受,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奉行拜金主义。一些贫困的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思想很落后,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赚大钱,甚至有些家长不鼓励孩子学习,认为女孩子只有找到有钱的老公就出人头地了。由于家权威性或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以及孩子自身的好奇心,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不良影响,严重扭曲了他们的成才观、金钱观,甚至人生价值观。

3.教师的不良“身教”

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施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队伍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市场竞争激烈、公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作为校园文化引导的教师,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有些老师在金钱的吸引下下海经商,或不安心教学工作,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形式赚取金钱。而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职的教师的所言所行对受教育的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不良“身教”,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收获了不良的金钱观、学习观。

二、优化中小学生成长文化环境的可行性对策

在青少年成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1.合理引导大众传媒,努力净化社会风气

三元交互理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班杜拉认为:“行为、认知、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两因素的结合或两因素之间的单向作用。”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大众媒体本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反映现实的功能,另一种是建构现实的功能。然而,大众媒体因利益的驱使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应呼吁大众媒体要本着客观的态度做好宣传工作,对青少年进行合理引导。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定期进行整顿治理,规范市场秩序,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成长环境。

2.家长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社会行为习得的一种更常见方式,唤醒了人们重新审视榜样示范在家庭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和无穷力量。首先,父母要和睦相处,共同关心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家长要从小事做起,诚实守信,善良节俭,注意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示范作用。多看公益频道、动物世界、新闻等有利于孩子的电视节目。多带孩子亲近自然,自由呼吸。要有正确的成才观、金钱观,用正确的心态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用“身教”来感染和影响孩子。这也是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学校创设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

(1)教师示范——“身正为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爱它。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但它也收获了希望,一届一届的学生就是教师最大的收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无声的教育。

(2)学习成长需要——推荐经典书籍

“另类赠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世俗功利上,造成精神成长的缺失。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多向学生推荐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中国传统经典名著,让学生汲取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精华,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加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丰富他们的精神成长价值。除此之外,学生也需要多涉猎我国近现代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及西方的文化精髓,在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理念中健康自由成长。

(3)榜样教育——树立合理的价值观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青少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却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追星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由于青少年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而是盲目地随大流,赶时尚,过分疯狂,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面对这一情况,学校教育者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榜样教育青少年树立合理的价值观。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心理,加强沟通,从而强化偶像身上积极的一面,做正向引导。其次,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充分挖掘正面榜样的教育功能。

4.青少年的自我调节

青少年的成长文化环境不仅指外部的、表面的环境,也包括他们内部的身心发展环境。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另类赠言”的出现,不仅是由于青少年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其自身有很大关系。所以,青少年也要进行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调节。此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奶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感到困惑,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迷茫,这是他们产生不良行为、观念的内因。学校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青少年在内外两方面的良好成长环境中能够认识到怎样的成才观、金钱观、婚姻观才是正确、健康的,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主体自我要求,成为他们日后的行为标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