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15篇)

来源:文书网 2.2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语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的语录(15篇)

孔子的语录1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的语录2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1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

1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

20、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论语》

孔子的语录3

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四、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六、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七、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八、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十、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十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十二、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十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十四、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十五、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十六、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十七、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八、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十九、 不学礼,无以立。

二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十一、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二十二、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二十三、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二十四、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二十五、 过,则匆惮改。

二十六、 不迁怒,不二过。

二十七、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二十八、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二十九、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三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三十一、 听其言而观其行。

三十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三十三、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三十四、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三十五、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三十六、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三十七、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三十八、 礼之用,和为贵。

三十九、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四十、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四十一、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四十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十三、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孔子的语录4

孔子语录

(一)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

【答案】

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 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20xx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⑶学而不厌 ⑷王生益愠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

10.(1)同“悦”,愉快,高兴(2)劝说(3)满足(4)恼恨,怨恨

11.B

12.C

13.(1)只学习(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14.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20xx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1.(2分)(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4分)(1)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20xx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1.(2分)(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4分)(1)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孔子的语录5

1、 其使民也义。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 贤哉,回也。

22、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 其使民也义。

3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 放于利而行,多怨。

43、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6、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语录6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论语》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论语》

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1、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论语》

13、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论语》

1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论语》

17、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论语》

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论语》

1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论语》

20、民无信不立。 ——孔丘

孔子的语录7

1、赤之闷胍玻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6、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7、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0、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语录8

1. 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不要强求别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不要不懂装懂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文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吸人之长处,还要鉴人之短告诫自己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文中强调当别人误会或错解自己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句相类似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现实生活中,先知为师,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 千里朋友来相会,请用孔子的话形容一下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 只有每天从多方面来反省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文中强调当自己不能透彻理解或不会表达意思时,决不教人的句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 文中提倡人应该有美德的句子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3. 强调做人要坚守气节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 文中提醒人们对朋友应该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5. 文中强调人要有责任心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 文中提出健康的理念的句子是: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17. 文中提出正确的钱财欲望的句子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人要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句子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9. 文中倡导自然常态观念,提倡亲近大自然的句子: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的语录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个是真的。

孔子的语录10

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这说明你在班上应该成绩不错了。但是这时你一定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相信你才打电话找你问作业,切莫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再说,你能讲得明白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弄懂了。听的同学会了,你也检查了自己一次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这个道理连起来便是:先自己复习老师讲的,然后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就和同学讨论。等同学来问自己时就在检查自己会了没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一定都记得这句话,但是他后边也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可不能干什么都和别人学,学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真正对自己有好处。有时老师批评一个同学做错了事,他会很不服气的说:“XXX也做了,我才做的。”这是我便想起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想想,他做的事是对是不对,他做了有什么后果,我做了又有什么后果,才决定是学还是不学,这样不就好了吗。比如有人在教室里踢球,你想:他踢球会撞到人,会被老师批评,我做了也会被批评,还是不在教室踢球了。这样又可以免了老师一顿骂。

我认为这则《孔子语录》对我们很有帮助,有空你也来读读。

孔子的语录11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寝不尸,居不容。

14、过犹不及。

15、克己复礼,为仁。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9、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刚、毅、木讷,近仁。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5、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9、见得思义。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4、巧言令色,鲜矣仁!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12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13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8、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31、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3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36、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3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孔子的语录14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9、朽木不可雕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有教无类。

18、见得思义。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名不正,则言不顺。

3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3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8、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小不忍,则乱大谋。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割鸡焉用牛刀?

58、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5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6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语录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

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不迁怒,不贰过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孔子名句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孔子名句

·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语录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学礼,无以立。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名句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则匆惮改。 —— 孔子名句

· 不迁怒,不二过。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语录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礼之用,和为贵。

·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名句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孔子名言

· 有教无类。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孔子名句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孔子语录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 孔子语录

·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孔子名句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