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语录(15篇)

来源:文书网 1.28W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有名的语录吧,语录现指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有一定传播力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的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的语录(15篇)

论语的语录1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16.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2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2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2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7.道不同,不相为谋。

2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2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1.巧言令色,鲜亦仁!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3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4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41.“巧言令色,鲜矣仁。”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3.德不孤,必有邻。

44.巧言令色,鲜矣仁。

4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4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5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5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5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5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8.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的语录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学礼,无以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

食不言,寝不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欲速,则不达

礼之用,和为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

论语的语录3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德不孤,必有邻。

12、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4、每事问。—— 《论语·几佾》

15、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16、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1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出处:《论语》

1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处:论语颜渊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

20、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出处:论语

2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处:论语

2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2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28、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29、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0、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的语录4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言忠者,行笃敬。——论语

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论语

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0、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1、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出处:论语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处:论语子罕

18、言必信,行必果。

19、敏于事而慎于言。

20、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出处:论语

22、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2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出处:论语公冶长

24、当仁不让于师。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28、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29、雍也第六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的语录5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8、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的语录6

1、你一出现, 我以为是万圣节装鬼的又出现了。

2、早早起来真的可以做许多事,比如,再睡一觉

3、自从空间音乐换成了忐忑,发现跑堂的人越来越少了。

4、谁写作业不是一边骂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一边刷刷的写。

5、我从小就怕黑,小时候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敢看黑板。

6、我们从不抄作业,我们只是作业的搬运工。

7、我常常看镜子里的我,一时感到丑,一时感到美腻!

8、班主任昨天骂我们,说我们班的人都长的丑。然后她今天又说,有啥子样的老师就有啥子样的学生。

9、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10、其实漂亮真的可以当饭吃,以我这个姿色估计是要饿死的节奏。

11、“写作业累么?” “不累,累的是帮小明小刚小华那几个蠢货解决问题!”

12、现在复习的感觉就是:马上要有一大波僵尸涌过来,但老子连向日葵都还没种。

13、抄答案的最高境界,抄了半天抄跑题了。

14、“圣诞节你要什么”“我要一只独角兽”“哎呀 说个实际点的”“那我要一个男朋友” “独角兽要什么颜色的”

15、体育老师说:谁敢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

16、当森蝶对着林志颖哭喊着:我不想和你睡!我忍不住对着电视大喊:放着让我来! 森蝶啊森蝶你长大后一定会后悔!

17、每次坐公车,想学韩剧女主把头靠在玻璃上,每次都被公车给颠的支离破碎。

18、大家都说你很帅,但是我把你的相片做成电脑桌面,结果当场死机……

19、听闻期末考将近,腰不酸了,背不痛了,心脏也不跳了。

20、皇上!你今天怎么没穿袜子就上朝呢

21、我现在严重怀疑月老是不是把我红绳拿去织毛裤了……

22、“尔康,你现在幸福吗?”“紫薇,你忘了?我一直就姓福啊。”

23、不绊倒你,我哪有机会扶住你啊!

24、我终于知道我单身的原因了,我喜欢的不喜欢我,喜欢我的我不知道。

25、如果成绩能像房价涨得那样快,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可爱。

26、今年我想送圣诞老人一个圣诞老婆,因为明年我就可以收到双份礼物了!

27、是金子总会发光,你这块玻璃渣子只会反光。

28、流量强X了话费生下一个孽种叫停机。

29、胖子的唯一好处就是,人多的时候可以坐副驾驶。

30、最近天气老耍酷,不是降温就下雾。

31、我们是好朋友,你跌倒的时候我会扶你一把,不过要先等我笑完。

32、姐们,你p图的本事,咋不用来粉刷墙呢

33、冬天我和静电啪啪啪,夏天我和蚊子啪啪啪。

34、做女人就要像胡一菲那样,外貌上的芭比娃娃,行动上的变形金刚,思想上的女流氓,学问上的东方不败。

35、老天,我以后再也不叫你爷了。你压根就不爱我这个孙女。

36、远离老师,珍爱生命、如果你想珍爱老师,那么就请你远离生命。

37、找男友,条件一:男的;条件二:活的。

38、路子野不野, 你看关系铁不铁

39、我媳妇儿告诉我: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不老实、不老实就是挨收拾。

40、都是学霸、都是土豪、都是美妞、都是帅比、都好萌、都好瘦,我还活个毛线,世界再见!

论语的语录7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2.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尽善尽美)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

论语的语录8

1) 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2)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3) 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和谐融入到在的集体的声音当中。真正的和谐就是在坚持不同的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5) 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

6)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8) 三十而立,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9)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力量。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 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的语录9

1、无知就像是一朵精致的花朵:摸一下,它就消失了。

2、伟大的艺术家看不到事物的真实。如果他看到了,就不再是艺术家。

3、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他没有敌人,而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喜欢他的。

4、社会仅仅以一种精神概念而存在,真实世界中只有个体存在。

5、要避免争论,争论总是俗不可耐,而且常常令人信服。

6、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7、女人在世上的日子要比男人好过得多。她们有太多禁忌。

8、报纸和文学的区别是,报纸没法读,而文学则没人读。

9、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而且,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件好事。

10、坏女人给我麻烦。好女人令我厌烦。这就是她们唯一的不同。

11、争论是俗不可耐的,因为道德社会里每个人都持完全相同的观点。

12、女人的生活中只有一个真正的悲剧:她总在缅怀过去,却必须活在未来。

13、除了感官,什么也不能治灵魂的创痛,同样,感官的饥渴也只有灵魂解除得了。

14、当美国的好人死了,他们就去巴黎。当美国的坏蛋死了,他们就去美国。

15、失去一个父母可以看成是一种不幸;失去双亲看上去就像是一种粗心了。

16、教养良好的人处处和他人过不去,头脑聪明的人处处和自己过不去。

17、适度是极其致命的事情。过度带来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

18、就像亲爱的圣芳济一样,我也和贫穷联姻,但我的婚姻并不成功。

19、我们教给人们如何记忆,却从来不教他们如何成长。

20、我简直太聪明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21、美国是唯一一个直接从野蛮进入颓废,中间没有经过文明阶段的社会。

22、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受的惩罚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23、三十五岁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年龄;伦敦社交圈内满是这样好多年一直保持三十五岁的女人,她们可以自由地挑来选去。

24、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世上只有两类悲剧,有些人总是不能遂愿,而有些人总是心想事成。

25、请转告我对这家饭店厨师的赞誉,这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三明治了,还有,我点的是豆瓣菜三明治,我并不是要面包片中夹一块菜田。

26、我们爱尔兰人太诗意以至不能做诗人,我们的国家里充满才华横溢的失败者,可我们是自希腊人以来最伟大的说空话之人。

论语的语录10

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言必信 ,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2.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3.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8.三思而后行。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论语的语录11

1、思想:提出“治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2、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了「性本恶」等影响后世深远的学说。

3、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7、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8、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9、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13、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14、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15、孔子(代表作:《论语》

16、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17、老子,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20、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21、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

2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6、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温故而知新

29、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30、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

31、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4、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35、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本源是“道”,提出朴素的“辨证论”。

3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7、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3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9、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的语录12

一、于丹词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众,因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来还原经典;二鞠躬是对圣贤,他们的睿智让经典的力量趋向永恒;三鞠躬是给媒体,媒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剂。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质疑的人握手,因为多元碰撞是文化获得活力的最佳路径。

什么是“庸俗”:

就是家长里短,比如过去大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一家包饺子,就会给满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盘。

什么是“深情”:

她说是一种由衷的情怀,比如说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无比热爱。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现在的文化、学术有被经典化的趋势,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让人们只好敬而远之,“我想告诉大家还可以有一种态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当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惧怕他,我敬重他不是为了远离他,而是为了亲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来仰视他,而是走近去触摸他。”

贫穷:

著 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是这样解释“贫穷”两字的涵义:今天我们理解的

“穷”其实是过去的“贫”。什么是“贫”?你看下边是一个“贝”,把一个贝壳当钱花,而 且要“分”着花,这还不“贫”吗?过去的“穷”是“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意思。“穷”上边是个“穴”字,就是山洞;下边是一个人弯着腰,手还在前头撑着 地。你看看,这不就是“无路可走”了么? 一个这么普通的词,经过先生一分析,顿时就可爱起来,“我现在一看到‘贫穷’两个字,脑子里就是一幅画面,鲜活至极。”

什么叫“美”?什么叫“体验”:

自 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崇拜偶像了,不过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师、文艺理论学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课上,王一川就讲到他在北大读书时曾经和同学晚 上跑到圆明园,在废墟之间边走边谈,内容涉及终极真理、美的真谛。“他说美是什么?美永远是你前一步地平线上的那一轮太阳,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寻,但是你永 远无法触摸。这是他讲课的语言,比我讲课的语言美多了。”于丹说,讲这些内容的时候,王一川是带着光芒和气场的`。“王老师说什么叫‘体验’?就是‘以身体 之,以血验之’。就是说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荡,‘入乎其中’,然后才能‘出乎其外’。”

诗经新解:

《诗经》说:“焉得 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直译过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棵忘忧草,什么时候我就可以不想这个人了,就不那么心碎了。她告诉学生,要理解 这几句诗词,就静下心来听听刘德华的《给我一杯忘情水》,“虽然时代不同,媒介不同,但两者所表达的意境如出一辙。”

论语的语录13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 也。——《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7.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 有教无类。——《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埂!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论语的语录14

1、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2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8、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4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4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4、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46、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论语的语录1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个是真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