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冬天的诗句及赏析

来源:文书网 3.22W

据记载,冬天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冬季在12、1、2月份。以下的关于冬天的一些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写冬天的诗句及赏析

  描写冬天的诗句

1.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3.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5.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6.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

7.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

8.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9.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10.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11.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道源《早梅》

1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3.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14.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15.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

16.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7.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王维《杂咏》

18.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19.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0.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21.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

22.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3.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24. 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杜甫《讽录事宅观》

25.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6.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唐·元稹《南秦雪》

27.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28.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29.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30.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律然《落梅》

31.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2.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33.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描写冬天的诗赏析

苦寒吟

朝代:唐代 作者: 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赏析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显然,这是苏轼对孟郊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一系列的联想出现的。每一个联想,虽可能由于诗的某一风格因素所印发,但其实又是对于诗的整个风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印象造成了一种“清冷”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当斗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与贾岛相比。从“清冷”,又进一步转移,产生“寒”的感觉。

在这诗里,孟郊用冷的色调,着意描写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诗人自己穷愁苦吟的形象,在阴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秋怀之一》:“孤骨夜虽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涕,秋露为滴沥。”用秋虫悲鸣的境界烘托穷苦的身世,而以秋露与涕泪的联想表现着深深的凄凉情怀。又如《秋怀之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从以上简略的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寒”“瘦”所描述的,是诗的境界的美的类型。它是可感的,具体的,传神的。它建立在我们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诉诸于我们的想像,触发我们的美感联想,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之上,引发我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辩。评论诗歌风格的许多用语,如雄浑、飘逸、壮丽、清远等等、等等,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它们不同于义界明确,高度抽象的科学的概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们一个名字,称之为“形象性概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