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治高考必备知识总结

来源:文书网 2.14W

广东地区已经进入高考备考,对于政治学科的复习,不要一昧的做题,我们要重视最基础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考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广东政治高考必备知识总结

  政治高考易错知识

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从现象上看,世界上确实存在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那种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观点属于哲学上的二元论)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为世界是意识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为世界的产生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果,离开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产生人为世界,故人为世界同样具有客观物质性)

4、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

5、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想是“物质”的)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概括的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7、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8、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9、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10、物质就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属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其他属性有可知性、无限性、永恒性。物质不能创造,只能转化;但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助性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有力。

7、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商以及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2、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 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 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热门标签